米國高同公司,成立於1985年。
高同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為無線通訊業提供項目研究、開發服務,同時還涉足有限的產品製造。
高同公司的先期目標之一是開發出一種商業化產品niRAS,這到跟隋安隻開發一種VPHNE有異曲同工之妙。
1988年貨運業采用高同公司的niRAS係統至今,該係統已成為運輸行業最大商用衛星移動通信係統。
早期的成功使得高同公司更加勇於創新,向傳統的無線技術標準發起挑戰。
1989年,米國電信工業協會(IA)認可了一項名為時分多址(DA)的數字技術。
而短短三個月後,當行業內各巨頭公司還普遍持質疑態度時,高同公司就推出了用於無線和數據產品的碼分多址(DA)技術——它的出現改變了全球無線通信的麵貌,推動了G時代的來臨。
高同公司進入華夏後,也積極為推動移動通信業在技術研究、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等方麵的發展。
1998年,燕京郵電大學和高同公司聯合成立研究中心。
經過八年的發展,高同公司已經將聯合研發項目逐步擴大到水木大學、尚海交通大學等十多所知名學府。
作為華夏第二大無線通信運營商的華夏聯動率先於 00年初啟動了全國DA網絡。
00年6月,高同公司宣布,將投資1億米元元以資助那些從事DA產品、應用與服務開發及商業化的中國初創企業。
004年8月,華夏聯動與高同公司聯手推出“世界風”雙模手機,用戶可以通過該手機同時享受到高速、高性能的DA1話音與數據業務和GS語音服務。多模多頻終端設備已經成為G發展的未來趨勢,這使華夏的運營商第一次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麵。
截至005年6月,華夏聯動已擁有超過100多萬DA用戶——這得益於其在全國範圍推出了高同公司提供的基於BRE平台的數據業務。
高同公司雖然在手機芯片領域的市場占有率還沒進入前十名,但其技術水平卻是逐年提高,保持了極高的年增長率。
這也是,隋安比較重視高同公司的原因,可隋安沒想到高同公司的方案被否了,因此與黎一男做了溝通後,讓高同公司的方案重新進入了備選當中。
知道了隋安的想法之後,黎一男考慮了幾分鍾,“你可能要去一趟米國,高同華夏分公司並沒有授權使用芯片的決策權,一切都要米國總公司同意。”
“有生意不做?”,隋安奇怪地問道,像這這種芯片授權使用,兩家公司的代表談判好了就可以了吧。
黎一男搖頭道:“自從華夏加入後,與米國的貿易持續順差,米國方麵不太滿意,一直叨叨咱們不重視知識產權,而且經常竊取米國的高新技術,因此在移動通信技術上一直防著我們,技術封鎖是咱們開發不了手機芯片的真正原因。”
“我去米國也打不開這個封鎖吧?”
“倒也不會,高同公司畢竟是商人,而且授權給咱們華夏的技術肯定會落後他們的!”
“這永遠都趕不上他們啊!”
“沒辦法,誰叫技術掌握在他們手裏呢!”
“……”,隋安搖了搖頭,這涉及到兩國的經濟大事,他這麼一個企業也左右不了的。
飯桌上沉默了下來,隋安沒有再灌自己,一醉解千愁的做法不適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