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一些事情的時候,忽然發現寫書跟創業有異曲同工之妙,書是作家的產品,寫得最好時,名利雙收,成為大咖,次之是咖,接下來是透明,最後是撲街寫手,這也是一個金字塔階層。
一、創業成功的秘密
創業大獲成功的也就是一撮人,創業者大多隻是圖個溫飽或有成就,還有創業失敗的也是屢見不鮮,個人以為,創業成敗在於“富靠勤、大富靠命!”
富靠勤,像開店的老板們一樣,不勤快是不行的,一停下來,店租、水電、煤氣、夥計工資,保證能讓你愁到滿頭白發,不起早貪黑地忙著賺錢,就可能會虧錢,然後餓肚子,所以一年到頭,可能就春節時能休息一段時間。
大富靠命,不是等上掉餡餅就能大富大貴(二代除外啊),也是要辛勤工作的,但時勢造英雄,如果沒抓住時代機遇,一路遇貴人,就很難發達,像淘寶之前,當當做得火;騰訊之前,有微軟的SN;每一個行業,都有競爭,但最後活下來的並成為第一的,才是傳奇的老大,各位大佬的發達史,基本上新聞報道或自傳裏都查得到,但要想成為大佬,那就不是靠努力就行的,還得有發達的命!
二、創業團隊
筆者沒創過業,但想過,如果寫作也是創業的話,那也算,隻不過寫作很少涉及創業團隊,一般都是作家一個單打獨鬥,跟老板一樣,可能有些是工作室,一幫兄弟合力寫書,那就涉及到創業團隊了。
身邊也有朋友是創業的,也有做得不錯的,但遠遠達不到行業大佬級別。
企業相對不講究創業團隊的配合,很多是好朋友們一起合資,再由某個人來操盤的創業模式,這模式很有中國特色。
而企業要做大做強,創始人之間的互補非常關鍵,至少要有人掌管全麵,有人懂財務,有人懂業務,有人懂行政,這樣配合起來,就能各司其職,才會減少很多矛盾。
創業失敗的原因,大多源於誰都想做老大,誰都想賺多點錢,如果一開始,創始人之間不明確目標、不談好分工、不談好利益的話,創業九成九會失敗。
琢磨過一個創業模式:就是創始人事先敲定規則,並以書麵形式確定下來,按股份比例或其他比例來分享利益分擔虧損,然後再按創始人的能力和工作經驗,給予公司相應的職務並計發薪酬。
創始人按股份比例或其他比例來分錢,這個大家都熟悉,就不多了,但創業時卻很少提及創始人的工資。
工資和分紅是不同的,創業時可能一兩年都不會盈利,大家覺得是往分紅奔的,所以就大度地不領工資,其實這樣做,並不利於創業。
創業時,組織架構大都不完善,創始人就會忽略自己能勝任哪些職務,創始人可能做很多崗位的工作,工作當中就會出現職能交叉的情況,從而引發矛盾,最後導致崩盤。
所以一開始創業時,最好先定組織架構,列明崗位編製,確定各創始人的職務和薪酬,哪怕是崗位缺人也沒關係,隻要牟計算創始人的工作量並計發相應薪酬就行,不賺錢就先記賬,等賺錢後才發,這樣的好處是,能評估各個創始人對企業發展的貢獻,這樣大家都不會爭功奪權而內訌。
三、創業講不講兄弟情義
有幾位書友,創業別講男女情愛、兄弟情義了。
但筆者認為,創業要成功,情與義都要講的,如果沒有愛人、親人、親戚、朋友的支持,創業基本上就是注定失敗的。
很多時候,創業者之間稱兄道弟,一起共患難,但富貴之後,往往就翻臉不認人、背後捅刀子,但這種人能稱為兄弟嗎?
筆者見過身邊的朋友,與他的同學一起創業時,沒賺錢時,大家都不什麼,賺大錢後,朋友的同學就開始背後下狠手,但那朋友就是吃虧在一開始沒有簽書麵協議,很難確定股東身份,被搞得相當狼狽。
這還是同學啊,背後捅刀那個狠啊,很多人就是基於同學、親戚、朋友的關係,一起創業時,以為彼此信任而無須書麵約束,最後吃了大虧,然後就大罵這算什麼兄弟啊?!
個人以為,稱得上兄弟的,是你有夢想時,能二話不就出錢出力出點子,能互相扶持、風雨同舟、貧富共享,一起去實現夢想的人!
人心隔肚皮,不要太相信嘴上隨便稱兄弟、親人、好友的人,別以為打下了江山就可以共享太平,幸好現在是現代社會,創業時相信書麵合同,要比口頭約定安全得多。
創業無論成敗,得意時,有人陪在身邊喝酒大笑,失意時,也有人陪在身邊喝酒大哭,那就不虧!
三八節偶有感悟,隨便叨叨,希望即將創業、已經創業或再創業的朋友們,有親人、有愛人、有兄弟、有姐妹、有朋友、有酒、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