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金字塔 (2)(2 / 2)

外形祖先,還辨別我們?我知道我們的組長長著一張與眾不同的臉,他一定認為自己是外星人的後裔。所以現在他拋出了外星人是我們的祖先這一觀點,我並不吃驚。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要讓一飛機左撇子乘客消失,當我讓他把這點給我解釋清楚的時候,他發出了喪心病狂的笑聲,笑夠了之後他說:“你知道麼,這世界上有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有人做出那麼瘋狂的事情,並且癡迷不悟呢?我告訴你,所謂的宗教儀式、偶像崇拜、宏偉建築都是有實際意義的,隻不過是後人對於這些行為的步驟知道的並不完善,所以才沒有達到任何效果。我一手策劃了那架飛機失蹤的全過程,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獻祭。”

“你用那麼多人去獻祭,你打算得到什麼?”我問。

“得到什麼?嗬嗬嗬,你知道什麼是涅槃嗎?”我們的組長問我說。

涅槃?據我所知涅磐是佛教名詞,無為、圓寂的意思,指解脫的一種境界。涅槃(梵文)一詞為來自古印度,在各古印度宗教裏一般指一種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狀態,在印度教哲學裏意指通過肉體的解脫而與高級生命的結合。目前在中文裏,這個詞偏向於專指佛教裏的涅槃概念。涅槃在說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論》中給出四個解釋:“槃名為趣涅名為出。永出諸趣故名涅槃。複次槃名為臭涅名為無。永無臭穢諸煩惱業故名涅槃。複次槃名稠林涅名永離。永離一切三火三相諸蘊稠林故名涅槃。複次槃名為織涅名為不。此中永無煩惱業縷。不織生死異熟果絹故名涅槃”。

中文舊譯作“滅度”。滅是滅見思塵沙,無明三種惑,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涅槃這個詞的中文意譯是圓寂。但圓寂一詞在日常中文中已被泛用;例如,常用於稱呼僧尼去世。在中文世俗用語裏常被等同於在肉體死亡的同時精神或靈魂獲得永生或再生。

早期佛教認為證得涅盤的人有兩種存在狀態:一是愛等煩惱已斷,但前世留下的果報之身尚存,稱有餘涅盤;一是命終之時,五蘊離散,不複受生,稱無餘涅盤。

大乘佛教對涅盤的理解更複雜一些,認為以往小乘的涅盤理想是“灰身滅智、捐形絕慮”,而自己的理想是無住涅盤,即為救度眾生,既不以生死亦不以涅盤為住處。

大乘涅盤特征有許多說法:《涅盤經》說有常樂我淨的功德;《中論》說實相即是涅盤;中觀派說空即涅盤,且世間與涅盤等同;也有說涅盤即法身、法界、如來藏等。在大乘佛教中,涅盤不僅是解脫境界,更成為存在的本體,與經驗存在者相對待。

其實我對涅槃的理解並不深刻,我認為就是一種不死不生的狀態。當我把我的理解說給我們組長聽之後,他又是一陣哈哈大笑,然後他說:“如果你換個角度去看待對於涅槃的解釋,你覺得它是不是就是在跟你解釋一個異次元空間的存在?現代科技中的蟲洞、黑洞、時空隧道,它們這種我們不能到達的空間可能就是涅槃!我告訴你靳修遠,我一直以來謀劃的事情,可是改天換地、顛倒乾坤的大事!你能成為我的替罪羊,這是你幾輩子修來的福分!”

聽我們的組長說這話,我知道他是要殺人滅口了,我大喊一聲“你開槍吧!”準備慷慨赴義,我們的組長卻對我說:“開槍?誰說要殺你了!”

我覺得我現在蒙冤而死,當一個替罪羊是我們組長最想對我做的事情,可是他不殺我是什麼意思?這是我們的組長笑著對我說:“靳修遠啊,本來你早就該死在沙漠裏麵了。可是一個意外打亂了我的部署,也讓我有了重新規劃未來的欲望。我已經研究過了,隻要你把那塊雙魚玉佩中的口含拿出來,你就可以再次時空穿梭。但是這一次那塊雙魚玉佩不會跟你一起穿梭,也就是說你隻有一次回到過去的機會了!我要提醒你啊,因為當初你在把口含放進去的時候想的是你要是沒進沙漠該多好,所以你回到了出發前的那一刻。所以你在拿出口含的時候一定要想好了你到底想回到什麼時候,要不然後果自負!”

我問我們的組長為什麼要教我怎麼用雙魚玉佩進行時空穿梭,他告訴我我死了不一定是最好的結果。如果我再次時空穿梭了,那失蹤的我將成為一個謎案,他在跟政府斡旋的時候又多了一個籌碼,而我在穿梭的過程中跟我一直以來做的工作一樣,就算是給他趟雷做實驗了。我覺得我也別無選擇,橫豎是個死倒不如放手一搏。可是到了我抽出口含的那一刻也沒想好自己到底應該回到什麼時候。敢問在這個充滿未知的世界裏,如果是換做你可以回到過去,你又想回到哪一天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