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師倒是一副大將風範,並未跟我們過多的計較。他一邊揉手腕一邊說:“客氣的話就不多說了,不打不相識麼!我現在跟你們說一下我查到的一個線索,我先問一下,你們知道河童麼?”
“知道啊!”何露回答說。
“哦?那你說說河童是什麼?”李大師很感興趣的問。
“河童是日本神話中的傳說生物,有鳥的喙、青蛙的四肢、猴子的身體及烏龜的殼,如同多種動物的綜合體。傳說其弱點為頭頂的碟,隻要誘騙河童彎身,讓他頭頂碟子裏裝的水流盡,他就會精力盡失。據說目前日本存有河童的木乃伊,在日本很多人相信河童確實存在,雖然幾乎很少人看過。日本人認為河童喜愛的食物是小黃瓜、茄子、南瓜、油麻的莖,而河童討厭的東西是金屬、玉米、大角豆、麻的灰燼、鹿角、牽牛花、葫蘆,興趣是跟小朋友玩相撲。在日本非常著名的動畫片《蠟筆小新》裏麵,就有好幾集跟河童有關的故事,那裏麵的河童給人感覺很萌,是個非常可愛的形象。可是在我國河童的形象就沒有日本那麼Q了,據說它最早起源自黃河流域的上遊,古時候叫做水虎,又名河伯。《幽明錄》上記載這種生物名叫水蟲,又名蟲童或水精,身高約60公分至1公尺高,體重45公斤左右,貌似3歲至10歲的小孩模樣,長得像人也像猿猴。它身上會發出臭味,並且有粘液。據說,某些地方的河童全身長毛。河童頭部中央有個凹陷部位,呈碟狀,有水時充滿活力,可是,一旦沒水則會全身乏力。頭部顏色各有說法,有說是紅色,亦有說是深藍色。長有會發光的圓眼,眼神銳利。鼻子突出,有著敏銳的嗅覺。口裏上下各有四根尖牙。四肢修長。手臂再生能力強,若被切斷還會再生。每隻手隻有四根手指,手指與手指間長有蹼。背上長有甲殼。臀部有三個肛門。相傳河童有公母之分,經常不分雄雌,彼此黏在一起。因為河童是兩棲類的怪物,所以河童喜歡住在靠近河邊的洞穴中,它們全身的皮膚非常粘滑,很適應生活在這種潮濕的環境中,河童可以像變色龍一樣根據周圍的環境改變自己的皮膚的顏色,但大多數時間它們全身是保持綠色的。河童喜歡惡作劇,它們經常會愚弄人類,但偶爾也會幫助人們做些好事,但是河童還是很危險的,它們有時會襲擊到水邊喝水的馬和在河邊玩耍的小孩,河童會突然出現殺死它們並吃空其內髒,由此可見河童的危險性。另外,我國的傳說中也認為河童還有一個特別愛吃黃瓜的習慣,正是因為這個習慣日本許多小餐館裏都把黃瓜叫河童,以前我吃過一道日本菜叫‘綠河童’,當時不明白為什麼要把淹黃瓜叫河童,後來開始研究日本妖怪以後總算理解了其中的原委。不過也有人認為河童基本屬於無害妖怪,隻是有很強的好奇心,有時會主動靠近人類。傳說心地純良的人容易被河童親近,而心靈汙濁的人不容易看見,這也可見河童大體上屬於良性妖怪。李大師,我說的對麼?”何露說到這裏覺得自己說得夠清楚了,得意地問。
“不錯啊,你們果然是精英,對於全世界的各種傳說和奇聞都非常了解!可是你們知道麼,有許多妖怪以前原本都是神,但由於受到外來的宗教及佛教傳入的影響,而漸漸失去信徒,到最後終於墜落而成妖怪。河童也是其中之一,他們在很久以前曾是受到各地居民所崇敬的水神。同時他們也很喜歡相撲,喜歡住在河川與沼澤之中。它雙腕的骨頭相連,把一隻手縮回來之後另一隻手就會伸出去。最讓我感覺有意思的就是很多日本人認為《西遊記》裏麵的沙僧就是河童,所以他們的動畫片裏麵孫悟空是猴子、豬八戒是豬、唐三藏是和尚,而沙僧的形象很多中國人都看不懂,他不是頭戴金箍、掛著念珠、披頭散發、滿臉胡子的形象,而是一個跟王八精頭頂一個盤子的樣子。其實那是河童,日本人移花接木後的結果……”
“你說的這些我們都知道,能說說案子的事情麼?”高珊聽到這裏不耐煩的問。
“哦?嗬嗬嗬……”李大師看到高珊不友好的樣子不急不鬧,氣定神閑的問:“那你們誰能告訴我,河童為什麼喜歡摔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