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鬼火,這種火焰多出現在有死人的地方,而且忽隱忽現,因此稱這種神秘的火焰作“鬼火”。它被認為是不祥之兆,是鬼魂作祟的現象。我作為一個靈異事件調查人員,對此自然有些研究。全世界各地皆有關於鬼火的傳說,例如在愛爾蘭,鬼火就衍生為後來的萬聖節南瓜燈,安徒生的童話中也有以鬼火為題的故事《鬼火進城了》。據說當德國煉金術士勃蘭德在1669年發現磷後,就用了希臘文的“鬼火”來命名這種物質,但該希臘詞亦可解作“啟明星”,沒有證據當時他就是借了“鬼火”的意思來命名磷。不過後來很多科學家認定鬼火就是磷化物自燃,這是後話。
在我國對鬼火的傳說也很多,清朝蒲鬆齡所寫《聊齋誌異》中就經常提及鬼火,而民間則認為是閻羅王出現的鬼燈籠。然而早於南宋已有人明白磷質和鬼火出現間的關係,例如南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四》就提及“予年十餘歲時,見郊野間鬼火至多,麥苗稻穗之杪往往出火,色正青,俄複不見。蓋是時去兵亂未久,所謂人血為磷者,信不妄也。今則絕不複見,見者輒以為怪矣。”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第九卷》更直接寫道:“磷為鬼火。”
其實科學界對於“鬼火”現象的解釋有很多種,很多人都認為鬼火就是因為人體內有磷,死後人體內的磷變為一種磷化物,燃燒成為鬼火,但是這種解釋是不對的,因為也有科學家解釋為:空氣中的等離子在強大的磁場中產生的光學特性。可是不論哪種解釋,都沒能夠拿出最科學的依據來闡述。按磷化氫氣體的燃燒狀態來說,任何氣體的燃燒狀態都應當是一種連續的時間性供給,可是墳墓中的磷化氫氣體是極少量的,化學分解也是階段性的不連續狀態,所以認定屍體能夠保持連續的氣體釋放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磷化氫氣體的燃燒隻是一瞬間的問題,形成不了火焰燃燒的長時間狀態,也就不存在火焰的移動方式,所以說此種說法疑點很多。另一種是空氣中的等離子在電場或磁場的高壓場強下而產生的光學效應形成的“鬼火”現象,但是此類說法並非科學性的解釋,因為它與人們常見的“鬼火”意識形態有所不同,“鬼火”距離地麵高度存在可變性和移動性,其形體類似火焰狀態。等離子的光學效應是範圍的多麵區域性和規模性,不極限於埋葬屍體的區域。所以這種解釋也很牽強,並不具備說服力。
既然鬼火的成因並不明確,科學界其實並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那麼我們就不能排除鬼火不是靈異事件,所以調查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我是在城市裏長大的孩子,沒見過荒墳野塚,自然就沒看到過鬼火。可是我聽說鬼火這東西挺邪門的,反正按照我們老家的法是鬼火是死者陰魂不散,因為思念自己的家人所產生的。並且還有一種民間傳說,說見到了鬼火你千萬不能說話,隻要一說話它就會飛到你的身邊,試圖附體讓你的肉身帶它會家!這一次我們要是能把鬼火的事情調查清楚,也算是填補了一個科學界的空白,不過正常的鬼火都是在荒郊野外,這河西村的鬼火怎麼是在室內啊?這就有待考察了,我正在暗自思量,何露突然問我:“修遠哥,咱們這一次,是以什麼身份去調查啊?”
什麼身份?你別說,這何露問的還真是有道理。我們要是自己是警察,那裏的村民要是怯官,自然不敢跟我們說宣揚封建迷信的言論,那我們就聽不到實話了。不行,這一次不能說我們是警察,於是我說:“咱們就說是去旅遊的吧,自駕遊,農家樂!這樣村民不會對我們有畏懼感,自然也就容易問出實話來!”
“好啊!那咱們假扮情侶吧,好不好?我和修遠哥是一對兒,珊姐和俊卿哥是一對!”說到這裏何露還拉了一下我的胳膊,抬起屁股坐到了我的身邊。
“扮情侶可以啊,但是我和靳修遠是一對兒!”這時坐在前排的高珊突然扭過頭說。
“怎麼你們都不願意跟我是麼?”馬俊卿也跟著起哄。
“不是不是不是……”古靈精怪的何露趕緊開始解釋。
我用一隻手捂住了半邊臉將頭扭向車窗外,我這領導當的真是失敗啊!當初老劉頭和白老三帶隊的時候,我們是一支多麼嚴肅莊重的隊伍啊!現在可好,剛認識就開始打情罵俏了,這成何體統!可讓我更加沒想到的是,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的一段輕鬆時光,因為等我們進了河西村之後,一切變得都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