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物與設計上,廣泛的人文文化基礎仍然建立在自身悠久與豐富的文化基礎之上。這個基礎便是設計師設計的根據。從文化基礎的廣泛性上看,曆史的和現實的文化成為設計活動廣泛的文化來源,例如,在中國,從五千年深厚的文化積澱中,設計師可以從政治、經濟、思想,以及各種社會文化生活習慣與家庭生活美德上得到人們對物質所需要的動機、欲望、理念,以及用物的習慣和特征等等。從民族的曆史來說,文化形成個性風格,這是設計風格形成的基礎,而表現文化個性風格的設計就是表現設計的靈魂。
另一方麵,由於文化交流,各民族之間的文化是相互影響與相互吸收的,這使設計具有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也使設計處在更加複雜的文化背景之中。在現代世界經濟競爭的大文化背景中,任何設計要想實現自身的價值,除了重視設計的功能、形式,以及為完成設計所采用的必要物質技術手段之外,還要重視設計的精神價值,即滿足不同民族人們的精神需要。在設計表現上,反映不同民族精神需要的內容,就是多元性中各民族自己的個性,包括文化生活習慣、文化信仰和價值追求。
在設計師思考的範疇內,尤其在設計師設計產品的構思階段,設計師從產品生產集團中吸取了產品生產決策者與生產者,包括生產線上各個環節人對產品生產的看法和觀點,還吸收了產品生產集團內部營銷人員的看法和觀點,這些都是設計師在設計思考階段進行設計思考的根據。一個成功的設計要為社會承認,被社會接受,必須聯係到消費者的利益來進行設計,設計師是聯係生產者、營銷者與消費者的橋梁和紐帶。
因此,設計師首先必須廣泛而深入學習、研究。具體地講,從設計的目的、動機,設計程序、設計功能,以及設計最終成為現實的客觀存在看,設計師完全有必要從文化基礎出發,進行研究、學習,並將其變成為設計服務、為生產服務與為銷售服務的有效工具。如果這樣,設計就會少走彎路,生產就會減少浪費,而全體消費者都能買到符合心願的產品。
結語
在現代工業設計中,設計的內容、形式,以及設計所具有的文化內涵異常豐富多彩。這為設計師的工作開辟了廣闊的天地,使各路設計師都有了施展才華的舞台。然而,實現設計,使設計成為有效設計的根本所在,是設計師是否能夠架起聯係生產、營銷和消費的橋梁。
參考文獻:
1. 何人可主編:《工業設計史》,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2. 尹定邦:《設計學概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版。
潘玲霞:景德鎮陶瓷學院講師、景德鎮陶瓷學院
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所
朱 彬:景德鎮陶瓷學院講師、景德鎮陶瓷學院
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所
責任編輯:李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