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拍真人葫蘆娃是條邪路(1 / 1)

光影站

最近傳來消息,說要拍攝電視劇真人版《葫蘆娃》。想怎麼拍?讓葫蘆娃嘴裏噴出貨真價實的水和火來?讓眾妖精和眾葫蘆娃迂回百折來幾段三角戀?難道電視劇題材匱乏到了這個地步,連我們三觀純正的葫蘆娃也想毀掉了?

眼睛水汪汪,驍勇善戰的葫蘆娃,可關係著幾代人的童年記憶,毀了它你怎麼向這撥人交待?你讓黑貓警長怎麼想?讓神筆馬良怎麼想?

這相當叫人不吐槽不痛快。不是說重拍就等於毀滅,可對咱這個編劇和製作水平,實在是信心不足。看看金庸劇,內地拍了若幹個,卻看不到港台片中的天馬行空,總感覺少那麼一點武俠氣,倒更像看一個歪歪扭扭的曆史劇;拍點都市言情,也時尚不起來,總有那麼一股《渴望》味兒;新版“四大名著”電視劇就更別提了,它們仿佛就是為了襯托舊版而生,首播之後泥牛入海,再無重播……

再換個角度講,從前的片子製作嚴謹上乘不可否認,但放在今天會不會大紅大紫其實並不好說,但人們已經形成了固定記憶,給它們鑲上了品牌的牌匾,很難改變。先入為主是一種致命的東西,各種續拍、重拍是在挑戰人的本能,這和挑戰人的信仰一樣,風險比較大。

其實個人之見,我國的古代神話故事,動畫是展現它內在精神和外在神韻的最佳形式,最能體現神話絢麗多姿的幻想境界,也最能傳達出其中絲絲縷縷的東方文化意味。有時候,畫麵上動來動去的幾個小人兒倒不怎麼奇妙,倒是那些山水技法繪製的背景,成為了一種美的享受。

設想把《神筆馬良》、《促織》、《九色鹿》、《猴子撈月亮》等這些動畫片都換成真人劇,就會味道盡失,妙趣全無,與其說它是再創作,還不如說是一種破壞。其他經典動畫如《黑貓警長》、《邋遢大王》、《小蝌蚪找媽媽》這一類即便非神話題材的,也隻有動畫形式才能展現其中的奇妙。

當然,並不是說神話、童話就不能拍成電視劇,看看國外的《白雪公主》、《愛麗絲漫遊仙境》等這些童話,就經常走上大熒幕,而且觀眾絕對買賬,但我們拍神話,精彩如《西遊記》者,其實也隻是靠一個六小齡童以表演來撐著,其餘還真難找到優秀之作。

葫蘆娃這種題材,除非我們有了相當實力和誠意,否則隻是把七個神娃還原成真人版,講一段人人厭煩,從頭便可猜到尾的老套故事,真是畫蛇添足,還有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

生活千姿百態,世道五光十色,處處都能采擷到最精彩的故事,電視劇的源泉其實是多麼豐厚而充實啊!但我們的電視劇依然還處在離開戰爭、曆史、農村三大法寶就玩不轉的階段。不去尋找好題材,有空就翻舊賬,查舊書,既難推陳,又不見出新,這種文化啃老真是條邪路,蹩腳極了。

除了葫蘆娃,難道我十幾億同胞日日熱火朝天與天鬥與地鬥的多彩生活中,就那麼找不到料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