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成都(2 / 2)

東漢末年,益州的治所是成都,成都這個千古名城,知道後世他依然屹立在華夏西方。

成都,簡稱蓉,四川省會,公元1993年被華夏國確定為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是設立外國領事館數量最多、開通國際航線數量最多的中西部城市。

公元2015年由華夏國批複並升格為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

成都位於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成都東與德陽、資陽毗鄰,西與雅安、阿壩接壤,南與眉山相連。成都市下轄錦江區等10區5縣,代管4個縣級市。2014年末,成都市轄區建成區麵積604.1平方公裏,常住人口1442.8萬人 。

成都是“首批華夏曆史文化名城”和“華夏最佳旅遊城市”,承載著三千餘年的曆史,擁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明蜀王陵、望江樓、青羊宮等眾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將於2017年、第22屆世界航線發展大會將於2016年在成都舉辦。

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雙流)遷往成都,構築城池;但依據現實挖掘的金沙遺址看來,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兩百年前。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曆,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曆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建於公元前256年,使用至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316年,秦國先後吞並蜀國、巴國。秦張儀、司馬錯築太城(府南城、龜城),次年,張儀在太城以西築少城(府西城)。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是華夏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地方官辦學堂“文翁石室”。

公元前106年。秦末、漢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稱“天府”。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分天下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為庸部,蜀郡為導江,治臨邛。

新朝地皇五年(公元24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又改益州為司隸,蜀郡為成都尹。東漢時仍為蜀郡。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

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秦漢成都的商業發達,秦時成都即已成為全國大都市,西漢時成都人口達到7.6萬戶,近四十萬人。

漢代成都是世界漆器工藝的中心和華夏茶文化的誕生地。

成都在三國時期為蜀漢國都,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漢室宗親劉備在軍閥混戰中崛起。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次年(公元221年),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在蜀地蜀都稱帝,延續了漢朝大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