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千裏疆域(2 / 2)

函穀關是華夏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家學派開山巨著《道德經》的靈穀聖地,道家文化的發祥地;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彙地;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紫氣東來、雞鳴函關等曆史故事與傳說的發軔地。在漫漫曆史長河中,這裏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名關(函穀關)留芳青史,聲播海內外。

函穀關建於春秋戰國之際。"因在穀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穀,號稱天險"(《辭海》)。函穀關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素有"車不方軌,馬不並轡"之稱。《太平寰宇記》中稱"其城北帶河,南依山,周回五裏餘四十步,高二丈"。關城宏大雄偉,關樓倚金迭碧,因其地處桃林塞之中樞,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開函穀壯關中,萬古驚塵向北空"(唐?胡宿詩),"雙峰高聳太河旁,自古函穀一戰場"(金?辛願詩),"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

周慎靚王三年(公元前318年)楚、趙、魏、韓、燕五國伐秦,秦據函穀關天險大敗六國軍隊。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楚、趙、魏、韓、衛五國伐秦,"至函關,皆敗走"。戰國時魏占函穀關而鎖秦,秦占函穀關而出山東。六國合縱攻秦也全是以函穀關為戰場。

秦末楚漢戰爭中,劉邦曾守關阻擋項羽進攻。唐"安史之亂"中,官兵與叛軍在關前進行了著名的桃林之戰。

自春秋戰國以來的兩千多年中,函穀關曆經了七雄爭霸、楚漢相爭,黃巢、李自成農民起義,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狼煙烽火,無論是逐鹿中原,抑或進取關中,函穀關曆來都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可見函穀關的重要性,也是山東入關中的重要通道。.

長達五十公裏的峽穀,東頭是函穀關,而西頭就是潼關。"曆史上發生在函穀關的重要戰爭達13次,而潼關則多達45次。"常駐重兵,少則數萬,多則幾十萬,這段峽穀在軍事上的作用被曆代君主銘記。

這是函穀關在曆代的重要性,他也是華夏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我們閑言少敘,書歸正文,函穀關將軍府大堂之上。

我們不止一次說過,函穀關是縣一級的,但是這裏隻有將軍卻沒有縣令,所以,這裏的縣府就是將軍府。

函穀關將軍府的大堂之上,付麟看著函穀關的環境,和這個將軍府的大堂,不由得想到,他第一次來到這裏,還是帶著下軍校尉的三千人馬,保護著公主去西縣上任的時候。

而且,付麟就是在這裏和二害張春和趙吉結了仇,話題扯遠了,且說今天的函穀關將軍府。

大堂之上,付麟坐在了主位上,下首的左麵坐著文開和函穀關的舊將,右側坐著都是這一次跟隨付麟出征的文武。

現在,這個函穀關就是付麟的了,因為付麟的兵馬已經全部接收了函穀關,誰要想再重新奪回去,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所以這個文開是立了大功的。

等眾人都做好之後,付麟吩咐一聲擺酒宴,時間不大,就見一個個的軍士就開始從外麵魚貫而入,他們每個人都端著一些酒菜,那麼說付麟怎麼不用婢女的,這個函穀關沒有女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