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荊州和江東,最擅長的還是水軍,不過現在他們也都不算是精兵了,書歸正文,有了黃月英的帶路,付麟他們就方便了許多,付麟對地圖再熟悉,那也沒有從小就生活在襄陽的黃月英,對這裏熟悉。
“麟哥哥,你上來吧!”黃月英一看,自己的麟哥哥,居然在自己的馬前奔跑,她也覺得不好意思。
付麟這個人我們說過不止一次,付麟是一個比較現實,有頭腦,殺伐果斷,並且還是一個風流而不下流的男人,所以,付麟並沒有去裝什麼正人君子,剛才沒上大小喬的馬,實在是因為一匹戰馬駝不動三個人。
隻見付麟一翻身就上到了黃月英的馬上,付麟伸手從黃月英的腋下穿過,順勢抱住了黃月英,他也從黃月英的玉手裏,接過馬匹的韁繩。
黃月英畢竟是一個大家閨秀,並且還沒有成家,在這個東漢的封建時代,漢朝的男女之防雖然沒有宋朝那麼變態,可也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隨便來的。
隻見黃月英瞬間就俏臉通紅,付麟知道她不好意思害羞了,付麟也不去笑話於她,隻見付麟低頭在黃月英的耳邊小聲的說道:“月英,我們還有多遠能到?”
付麟一句很自然的問話,多少也化解了黃月英的尷尬,可是付麟不知道,這個時候小喬的眼神,簡直都能殺人了,大喬雖然沒有小喬那麼大的酸意,可是她的心裏也有一些不舒服。
就聽黃月英磕磕巴巴的說道:“麟哥哥……麟哥哥,我們再往東北十裏地就到渡口了,那裏有我們黃家的一副蒙衝。到時候,我們就可以乘船北上了。”
說道這裏我們也要簡單的介紹一下,東漢末年水戰的戰船種類及作用,這個時期船分兩種,一種是民用船,另一種是軍用船,民用的多數是漁船和運輸所用,而軍用船的種類就多了。
船隻在東漢時期用途很多,尤其是在南方,諸侯國之間經常使用船隻往來,並有了戰船的記載。吳國水軍的戰船是當時最有名的,它包括“餘皇”、“三翼”、“突冒”、“樓船”、“橋舡”等多種艦艇。
“餘皇”,是王侯乘坐的大型戰船,戰時作為指揮旗艦。據古書記載,船首繪有鳥的圖案,有優良的航行性能。水軍的主要戰艦是三翼,即大翼、中翼和小翼。其中大翼長10丈,闊1.5丈,可以載士卒90多人,有較高的航行速度。吳國就是憑借這些戰船先後在漢水和太湖大敗楚、越兩國的。後來勾踐臥薪嚐膽,越國滅吳時的戰船已經發展到了300艘之多。
公元前16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華夏商代就已將舟船用作軍隊的運載工具。最遲於公元前6世紀中期,華夏的吳、楚等諸侯國已出現了舟師(海軍部隊)和戰船。當時,吳國舟師中的戰船有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樓船、橋船等船種,並有“餘皇”一類的大船,猶如近代海軍中的旗艦;還出現了專用的水戰器具“鉤拒”(亦稱“鉤強”)。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5年),華夏的戰船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其性能已逐步趕上和超過當時地中海國家,並一直保持到15世紀中期。15世紀的中國戰船是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適航性最好的船舶。其特點是船體結構堅固(采用鐵釘聯接),操縱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