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徐晃組織人手加固了隴縣城牆,搬運守城器械。由於付麟在漢陽郡極得民心,又加上徐晃和隴縣縣令的動員,又有很多百姓自覺的幫助徐晃搬運滾木雷石,也有百姓組織人手給守軍送飯。
一些斥候和細作將閻景兵馬的消息,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徐晃的手裏,徐晃這幾天也基本沒怎麼睡覺,一直都在思考怎麼做才會萬無一失。
這一天,徐晃正在研究隴縣北麵的地形,終於徐晃眼睛一亮,就想到了一處好地形。
“將軍,有斥候回報說有緊急軍情!”一名徐晃的親衛說道。由於付麟對東漢的軍製,及各個官職不是很清楚,尤其是付麟剛剛成軍的時候,付麟兵馬之中的官職比較混亂,叫法也大多數跟漢軍有些不符,後來付麟收了程昱、戲誌才和郭嘉之後。
付麟在這三個人的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就比如東漢的軍製之中沒有百夫長,這個百夫長其實叫屯長,還有漢軍的兵馬之中不論官職的大小,都應該有一定數量的親衛或者勤務兵的存在,所以後來付麟在奪下漢陽郡之後,就接收了三個謀士的建議,將付麟兵馬都跟大漢的軍製靠齊,其實付麟現在就是大漢的軍隊嗎?
說到這裏,我們大概的說一下東漢的軍製,東漢時期兵馬之中的軍製是按:五人為一伍設伍長,兩伍為一什設什長,伍什為一隊設隊率,兩隊為一屯設屯長,兩屯為一曲設軍侯,兩曲為一部設司馬,兩部以上為一營,設校尉或者校尉以上的軍官率領,到了營以後就基本是單獨領軍了,但是這個也不是絕對的,所以這個校尉以上的軍官,統軍的數量是不一定的。
而在東漢北方的少數民族的軍製,又跟大漢不太一樣,尤其是匈奴兵馬,他們的兵馬之中軍製是按:伍長、什長、百夫長、千夫長和萬夫長來區分,這個萬夫長其實就可以叫將軍了,再往上就是各個頭領和他們的親信將領了,比這些還高的,就是那些左右大都尉等,左右官職和單於這個最高首領了。
而東漢兵馬之中各個軍官的親衛士兵,是由軍官所率領兵馬的一層為其統帥的親衛。
也就是說徐晃的親衛營為兩百人,一名斥候進來後衝著徐晃說道:“啟稟將軍,閻景的兵馬一路南下,沒有先鋒和後衛,八千兵馬一字排開,速度很快。預計最多兩天就會抵達隴縣城下。”
“好,我知道了,你下去休息片刻再探。”徐晃說道。“諾!”斥候應聲道。
“令,李縣令率領一千隴縣的縣兵守好西縣,白虎營、馬家兵馬、氐家兵馬隨我出征,大家都下去準備吧!一個時辰後在北門內集合!”徐晃說道。“諾!”眾人應聲道。
一個時辰之後隴縣的北門內,隻見徐晃的白虎營、馬明的西縣兵馬、氐熊的氐兵營總共四千人馬集合完畢,付麟現在的兵馬已經不是昔日可比了,可以說經過付麟這麼多年的嚴格要求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