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結婚生子被認為是順理成章的事。即便是現在,仍有許多人也沒有從這一固有模式中走出來。
其實,對優生來說,孕前準備非常重要。超前一步,做好優生知識儲備,並以自己了解的優生知識去落實孕前需要關注的一些問題,如遺傳、環境、生活方式及懷孕時機等,讓自己以良好的精神狀態等待幸“孕”的降臨。“優生”其實就這麼簡單。
優生必備的“硬件”
男女雙方身體健康
人類繁衍生息的過程其實就是男性和女性相互結合,完成孕育的過程,因此,隻有夫妻倆有健康的身體、正常的生理,優生才有實現的可能。
這就要求男女雙方不能有遺傳給下一代的血友病、白化病、原發性癲癇病、家族性高血壓、先天性心髒病、高度近視和色盲等疾病。另外,夫妻雙方任何一方患有生殖係統疾病或影響懷孕的慢性疾病,都有可能導致不孕不育、流產、胎兒畸形,甚至死胎。
男女生殖係統健康
受孕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要完成這個過程,夫妻雙方必須具備一定的生育條件。
男性的睾丸能產生正常的精子。正常成年男性一次射出的精液量為2~6毫升,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數應在2000萬以上,有活動能力的精子達60%以上,精子的畸形率不超過15%。如精子達不到上述標準,就不容易使女性受孕。
女性的卵巢能排出健康成熟的卵子。對於卵巢功能不全或月經不正常的女性,就不容易受孕。
在女性排卵期前後要有正常的性生活,使精子和卵子有機會相遇受精。
正常而又通暢的生殖道。整個精子的必經之路,包括男性附睾、輸精管、尿道,女性陰道、子宮頸管、子宮腔和輸卵管,都必須暢通無阻。
精子和卵子在壺腹部相遇,精子有能力進入卵子,結合成受精卵。
受精卵能借助輸卵管的蠕動向子宮腔移行,並被送到子宮腔。
子宮內環境必須適合受精卵著床和發育。如受精卵提前或推遲進入宮腔,這時的子宮內膜就不適合受精卵著床和繼續發育,也就不可能懷孕。
隻要上述任何一個條件受到破壞,則不能正常妊娠。
女性體內激素分泌正常
卵子平時縮在卵巢裏以卵泡形式存在。卵泡發育成熟成為卵子排出,這是個複雜的過程,至少需要6種激素團結合作,所以體內激素正常分泌成為排卵的必要條件。
月經要有規律
激素控製月經周期,所以月經是激素正常與否的信號。規律的月經才是孕力的保障。痛經、經期提前或推後、排卵期出血、月經血塊多、經量過多或過少,就是身體在向你報警!
體重不要過重
雄激素不是男性的專利,女性體內也有少量,與雌激素保持在相當的比例,確保相安無事。如果女性體內脂肪過多,雄激素就會增加,使激素比例失調,出現卵巢疾患而使懷孕概率減少。
控製焦慮激素
據研究,壓力持續存在或經常發生時,體內會大量產生一種叫做可的鬆的“焦慮激素”,加重緊張感。單一品種激素分泌過多打破了原有的激素平衡,導致內分泌紊亂。一旦女性促卵泡激素水平大大升高,就會影響卵巢的排卵能力。
卵子的品質優良
卵子的品質由女性的青春指數來保障。女性從出生開始,原始生殖細胞就保存在卵巢裏了,然後每月在激素的刺激下發育成熟,依次排出。女性身體越健康,卵子發生染色體變異的概率就越低,不僅會如願受孕,將來流產的概率也越小。
國外做了一項實驗:體外進行人工授精,40歲以上女性的卵子與年輕男子的精子為第一組,30歲以下女性的卵子與50歲以上男子的精子為第二組,第二組受孕的成功率比第一組顯著增高。可見,女性的生育力比男性更容易受年齡影響。
卵子變異,年齡固然是問題,周邊環境更是關鍵因素。發展更快的城市汙染更多,汽車尾氣、工業排放、電腦輻射、化學物質皆是致命刺激。職業女性身處其中,不免受累,體質總體水平下降,卵子發生染色體變異的機會增多,不孕的可能性加大。在這樣的環境壓力下,女性必須保護自己,身體年齡不等於生理年齡。你可以35歲,但身體的狀態保持得像28歲;也可能你隻有28歲,但一天工作14個小時,三餐從來都是在遊蕩狀態下的快餐,如此透支,可能身體狀況已經到了35歲。如果你一貫悉心地嗬護自己,即使忙碌也秉承“規律”二字,你的青春指數會比實際年齡高得多。
保證卵子品質優良的兩條途徑
增強自身免疫係統,適時運動、規律飲食、保證睡眠是基本原則。
減少汙染,盡量吃有機蔬菜和水果,身邊擺放些綠色植物,如在電腦前放一盆能吸收輻射的仙人掌等。
保持陰道正常的細菌環境
人體所有皮膚及有黏膜的地方,都有細菌存活在表層,陰道也不例外。陰道內有許多類型的“良性”細菌存活,但最主要的一種細菌稱為嗜酸菌。這些細菌在陰道內形成一個生態係統,健康細菌的存在阻止不健康細菌或真菌入侵。酵母菌感染就是正常微生物平衡發生變異造成的典型後果,酵母菌很快生長,刺激陰道表皮,導致陰道發炎。嗜酸菌和其他正常細菌使陰道保持酸性,其酸性pH約為4(低於7的pH值都是酸性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正常細菌和酸性環境都能有效阻止其他生物體進入陰道或在裏麵過快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