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涉足”
主編寄語
6月5日11時11分,阿裏巴巴集團以12億獲得恒大足球俱樂部50%股權。馬雲說:“我們投資的不僅是足球,而是快樂。投資的不僅是恒大足球,而是中國足球。”
當前,互聯網正在進入“互聯網+”的產業化時代。互聯網+金融形成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流通形成電子商務,互聯網“加”到哪個行業,哪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次,“互聯網+”“涉足”了——涉水足球,也將延續這一勢頭。
馬雲說投資“中國足球”,不能理解為指中國隊足球,而是指足球產業。按馬雲以往的做事特點,但凡進入哪個行業,一定是這個行業在價值結構的基本麵上嚴重不合理,使行業有一個巨大的價差空間。互聯網人的典型思維是這樣的,例如,一本書本來賣50元可以賺錢,非賣100元,一定是這個行業出問題了。至於這個價差,是商品批零價差、金融利率之差,還是足球水平之差,在馬雲看來沒有任何區別。
在5年前的同一個時間(5月),同一個地點(廣州),馬雲曾說:“中國一個名牌酒,成本隻有10元,卻賣到800元,這些錢被誰賺了呢? 800元裏麵,廣告商賺300元、渠道商賺了300元、包裝和回扣又賺了100-200元,結果消費者被迫用800元價格購買價值10元的產品。”中國足球,本質上就是這個 “名牌酒”。中國球迷用了價值800元的需求和熱情,買到的是隻值10元的低質產品(按6月5日當天上午“價碼”,中國足球國際排名103,列在巴勒斯坦之後)。中國足球在非常態與人類常態之間的中間價值被誰偷走了?看看中國牢獄裏關著的足球界人士的構成就可以明白,從前足協領導、前金哨、前國家隊主力、足球隊主教練、到各色經紀人足以構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當年海利豐隊打假球時往自家球門吊射,由於水平太差,連射三次都射不進自家球門,氣得老板上躥下跳。這是足球產業爛透程度的生動寫照。
現在足球叫局內人搞得連個正常產業的樣子都沒有,長此以往,球將不球;這時需要借助局外人之力,先不說搞足球產業,首先要搞得是個產業。房地產業進入足球業,沒解決好這個問題,現在換了互聯網企業進入,就是要像對衝擊金融業、流通業那樣,對足球這個行業的原有思維進行衝擊。在這種背景下,互聯網“涉足”,“投資的不僅是恒大足球,而是中國足球”,應該理解為,要轉變中國足球產業的發展方式(客氣的說法叫攪局),然後才談得上什麼成績不成績。
馬雲還有一句話,叫“我們投資的不僅是足球,而是快樂”。馬雲拿出千分之一的財產(2億美元左右)搞足球,圖個樂也說得過去。不過,我更願把這話理解為馬雲對產業核心價值觀的闡釋。足球這麼多年搞不好,與行內人心態太急也有一定關係。越想搞好越搞不好。急的結果,變成急功近利,本末倒置。投資於快樂意思是要順著足球本身的性子來,自然而然。追隨價值的根本來源來做事(對電子商務來說就是要以顧客滿意不滿意為中心),這是馬雲做生意的特點。在這點上,踢足球和做任何生意的道理其實都是一樣的。
真正做成過像阿裏巴巴這種大買賣的人,與現在這幫搞足球的人,差異最大之處,我看就在境界上。缺乏境界的突出表現,就是容易偏離價值觀基本麵,搞足球搞著搞著就搞歪了,搞到足球之外去了。一個細節可以說明這個問題。裏皮觀察中國足球,有個讓他大吃一驚的現象,場上沒有無球跑動。這是整個體係的價值導向出問題的一個跡象流露。因為這等於說隻要不是馬上見功利的事,哪怕是足球需要的,隻要沒人命令,我也可以不做。所謂快樂足球,不是說踢球必須咧開大嘴笑,而是強調讓功利服從於本然。成功者都有這樣一個體會,一旦樂在其中,就容易按事物自身規律把事情做好。
對互聯網+“涉足”,恐怕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期待,把心態放平,事情自然向好的方向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