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美木業產業園項目部兩位專業人員都是行內資深人士,一位來自之江一家私營櫥櫃生產企業,一位來自黑龍江一家私營木門生產企業。這兩家企業規模不小,產品在區域市場知名度很高,年營業額都在四五千萬元。兩人在各自企業都是負責生產的,是公司中層幹部,平均月工資還不到兩千元,可見這個行業有多麼低端。他們來心美目前隻是項目部工程師,連項目經理都不是,但月工資袁宏坤給他們定到兩千五百元,業績獎另算。當然,業績獎要等產業園運營起來才可能有。他們來心美除了工資上的考慮外,更主要是被袁宏坤描繪的“心美木業產業園”規劃給震憾和吸引了。袁宏坤對他們給出了職業前景,就是項目部經理和產業園負責人。
兩位工程師負責木門業務的姓宋,負責櫥櫃業務的姓馮,都是林業大學的專科生,從國企下崗分流後到的私營企業。兩人都認為,木業製造業國內目前絕大多數是半自動化生產線,優點是便於不同規格型號的產品進行工藝切換,切換成本低,但缺點是工藝不夠精細、質量遜色、總體生產效率低。心美木業產業園的核心在於跨企業協作,高度集約化管理,成熟後一個企業隻承擔一款產品或工藝近似的幾款產品的生產,可以忽略工藝切換問題,所以自動化生產程度越高越好。但在目前情況下,隻能適應半自動化生產的現狀,改造提升必須等產業園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能向合作廠商提出來。碧波木門公司就是半自動化生產,所有考察過的候選廠商全都是。
對碧波木門公司,宋工、馮工給出了員工技能一般、職業素養較弱,沒有產品設計開發能力,原材料整體較差,工藝技術落後,品控能力較弱,不重視產品環保,成品工藝較粗、質量較差,營銷能力、服務能力一般,但具備較為成熟穩定的生產工藝和較強的生產能力,能夠提升至心美木業產業園規劃所要求的水平的評價。對於與碧波木門合作,心美不需要它進行產品設計開發,不需要它的營銷能力,隻需要它按照工藝和質量標準的嚴格要求,生產出合格產品即可,連配送、安裝、售後都不用它負責。不過這是中遠期的狀態,目前還不行,短期內配送、售後都需要碧波負責,等產業園上了規模心美才能接過來。一旦產業園上了規模,配送就可以合單進行了,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
項目推進到這個程度,蒲映東也早不是門外漢了,明白關鍵所在,也基本懂得各環節訣竅。他可不是走馬觀花地參觀,而是參與碧波木門的生產過程,全程體驗。宋工、馮工陪著他,隨時給他和袁宏坤、柯小兵講解,作出判斷,提出改進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