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計算機網絡技術
計算機網絡已經呈現出作為新的社會媒體的重要地位。第三版更是把網絡部分作為第三章提上了日程。通過網絡交換信息、獲取信息、網購是現代社會學習、工作、交流的重要手段。計算機網絡基礎與知識的學習不應當停留在網絡的使用上,應該把從網絡提取信息作為教學的重要目的。這一部分的出現更能體現現階段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已經完成了從認識網絡到熟悉網絡的過渡。
(4)軟件技術
在整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體係中,軟件的比重是最大的。學習計算機的應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學習軟件的使用實現的。它的結構分Word、Excel、多媒體軟件應用、Powerpoint,每一部分都在不斷的應用軟件,每學一章,學生就了解一種操作軟件,從而讓學生在操作中得到了能力的培養。
3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組織體係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要求是: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及基本原理的講解為主,輔之以典型實用軟件的介紹;重點講清有關的基本原理,拓寬學生的知識麵,使學生對計算機有一個係統的認識;從知道怎麼操作計算機,到為什麼要這麼操作。講解引導入門的作用,學生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自修有關計算機更深入的課程。學生通過若幹軟件的學習能夠基本熟悉計算機中的各種操作技巧及原理,並加以應用。
由於內容豐富、知識麵寬、理性概念比較抽象,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不能占用太多學時,因此,必須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在這一方麵,采取“任務引領——實訓準備——合作訓練——展示點評——訓練反思——作業訓練”的教學實驗過程,以加強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全麵理解與掌握。同時積極采用現代教學手段以支持這一過程的實現。采取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準備過程中,鍛煉他們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等,使學生脫離滿堂灌的教學思路,變被動為主動,變不學為想學的課堂氛圍,從而達到讓學生鍛煉能力的目的。當然,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難免也會出現混亂,為進一步約束學生自覺學習,加強課堂教學環節、實驗環節以及考試環節之間的互相配合,加強規範化與製度化的教學過程管理,還需要進行網絡化實驗管理與實驗教學環境的建設,支持學生有約束地完成開放式上機實驗,真正達到實驗教學的目的。
新時代要有新的教學理念,要有新的教學模式,在新的形式下,我們要有緊迫感,時代的進步,人類的發展離不開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和創新,為了我們共同的目標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