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道侵入事件容易發生在以人為中心的與硬件、軟件、環境之間的接點上,基本可以歸納為SHEL模型中的每個因素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危及飛行安全的產物,跑道侵入類型可以分為可控事件和不可控事件;例如:跑道與滑行道交叉、通信失效、不明動物入侵跑道、等待點標誌物不清晰、管製員指揮錯誤、飛行員未按指令執行、氣象條件較差等一係列的因素,均有可能造成跑道侵入事件而危機飛行安全。1)環境方麵:通航訓練機場不同於運輸機場,一般情況下為了有效的利用資源,除了加油、過站、計劃結束等一些必須的條件下,運行期間活動區的人員活動較為頻繁,由於訓練機場地理位置不同於運輸類機場,交通方麵異於航空港,周邊環境未被高度城市化,圍界、驅鳥等設施較為簡陋,外來入侵動物較多其中包括鳥類,犬類等,這些都比較容易造成跑道入侵。要求機場管理機構應當對進入地麵保護區和機動區的車輛和人員實施嚴格管控,在機場開放運行期間,非機動車和行人不得進入地麵保護區和機動區;按規定使用機場的目視助航設施,規範各類標記牌及路線標誌;及時更新航空情報資料;涉及不停航施工的標誌應齊全、清晰和規範,一般情況下訓練機場是非24h運行,在運行前必須加強道麵檢查,防止非運行期間外來物滯留在道麵。2)軟硬件方麵:現階段國的通航主要以飛行訓練為主體,通航發展領域正處於起步階段,各方麵的法規程序標準等不同於運輸類飛行,各方麵都需不斷規範不斷完善。運行單位應當對於跑道容量的提高程序等風險,進行危險源識別和風險評估,運行過程中應當製定適用於本運行單位的規範和標準,同時加強飛行運行監控係統的改造和升級,盡量適用終端區雷達、場麵雷達、ADS-B等可靠的監視係統,充分利用監視設備對許可進入地麵保護區和機動區的車輛和人員進行監控,並且保持不間斷的無線電雙向聯係,讓運行區監視無死角。機場管理機構應保證跑道安全運行所必需的設施、設備等資源,推廣使用保障跑道安全的新技術和先進的設施等。3)人員方麵:加強機組資源管理可以避免飛行員不按照ATC的指令執行,對飛行員加強培訓提高機場的熟悉程度,正確識讀機場圖、機場標誌、標記牌、跑道外等待的位置線等,塔台管製員避免條件性許可(包括車輛和航空器),規範指令的發布,正確使用標準用語,按照相關規定建立車輛、人員進出跑道、滑行道作業的工作製度和協調機製,地麵保障人員積極配合空中交通管製單位指揮,控製車輛、人員進出跑道、滑行道作業車輛與塔台管製員之間建立規範的聯係。機場管理機構應加強所有人員情景意識和責任心的培養,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提高人的主觀能動性。
跑道侵入問題一直都是飛行安全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航空當局以及機場部門重點關注對象,跑道侵入大部分都是人為錯誤所引起的,防止跑道入侵需要飛行員、管製員、場麵運行部門等各單位相互協作共同努力,訓練飛行管理部門應該加強管理確保飛行相關人員落實規章執行,遵守法律法規,提高人員素質,加強班組資源管理,一線人員應該通過自身努力加強協作,斷為飛行運行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
參考文獻
[1]防止機場地麵車輛和人員跑道侵入管理規定.民航局機場司AP-140-CA-2011-3.
[2]潘衛軍,吳丹.基於灰色關聯分析的跑道侵入分析.
[3]許桂梅.機場運行區事故風險管理技術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