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1 / 2)

“夏衛東,數學C級、英語C級,物理B級,化學……”班主任楊老師站在講台上公布高三會考成績,坐在底下的夏衛東聽到自己的成績暗歎一聲:“果然如此。”

一九九二年,夏衛東在青山縣一中念高三,高中時代的他正值青蔥歲月,愛踢球愛唱歌,正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但隻可惜沒有書生意氣,激揚文字;學習成績慘不忍睹,始終晃蕩在班級的最後幾名。

直到高三後半學期他才醒悟過來,他的家在農村,父母都是農民,所以打一出生夏衛東就被貼上了農村戶口的標簽,隻有靠讀書才能有機會跳出農門。

痛定思痛,夏衛東奮發了,無奈基礎太差,加上這個時候除了幾個破罐子破摔的,大家都在努力,夏衛東的成績雖有起色,但進步不大,高考希望依舊不大。於是夏衛東又聰明的把目標對準了會考,期望會考考出理想的成績,憑借會考成績爭取一個保送的名額。

之江省每年的師範類專業還有省公安大專都有相當一部分的保送名額,標準就是看語數英三門主課的會考成績。

省公安大專很熱門,除非你的會考成績特別優秀,又或者你有足夠過硬的關係。夏衛東很有自知之明,從一開始他就把爭取保送資格的目標定位在省師範學院,而且四年製的本科他都不敢奢望,隻選擇了二年製的專科,還特意挑選了一個相對比較冷門,別人不太感興趣的地理專業。

專科的保送條件是語數英三門的會考成績必須要達到2B1C,具體到各個專業再參考相對應的學科會考成績。夏衛東在高二會考時,語文考了B級,地理是A級,如果高三會考數學和英語隻要拿到1B1C,那麼保送省師範學院地理係二年製專科基本上沒什麼問題。

一般象他這種成績不佳,高考希望不大的,很多人會選擇這條路。畢竟相對於高考,會考要簡單的多,尤其是象夏衛東就讀青山縣一中是臨州市的市重點中學,比較普通中學在會考方麵具有相當明顯的競爭優勢。

二來夏衛東當時還考慮到了家裏的具體情況,母親務農,父親在鄉辦企業當臨時工,收入十分微薄,供兩個孩子上學負擔很重。師範類院校學費全免,專科學製一共才二年,畢業後還包分配。雖說這年頭當老師收入不高,但能早日工作,就能早日減輕家裏的負擔。

夏衛東心裏的這個小算盤雖然打的很好,但現實終究是殘酷的,數學和英語的兩個“C”徹底擊碎了他的夢想,保送徹底沒戲了。後來哪怕他頭懸梁錐刺股,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高考還是不可避免的名落孫山。好在他的會考分數堪堪達到了中專的錄取分數線,總算戶口農轉非,跳出了農門,去省城臨州的建築工程學校讀了兩年的中專。

畢業後夏衛東按部就班的工作,成家,其後二十多年生活過的平淡而又波瀾不驚。直到有一天,夏衛東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了一個關於騎行的帖子,然後四十二歲的他居然瘋狂地迷上了騎行,還不顧家人的反對執意要去挑戰青藏高原。

都說生活不隻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他就是要去挑戰自我,去尋找失去了太久太久的激情。獨自一個人的漫長騎行是極其寂寞和艱辛,夏衛東卻痛並快樂著,每一個上坡,每一座大山,征服後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暢快,隻有在這時夏衛東才感覺到自己不是老婆口中的那個窩囊廢,也不是兒子眼中那個無能的父親。

眼看就要征服這塊騎行者心目中的聖地,一次山體滑坡卻讓夏衛東的人生由此定格。在被山石掩埋的那一刻,夏衛東突然有種終於解脫的感覺,但醒來卻發現自己回到了一九九二年的那個夏天。

兩天的時間足以讓夏衛東從最初的痛苦、恐懼到迷茫、彷徨,最後坦然接受,甚至還有些竊喜。既然老天賞臉,給了他一次重來的機會,他不想再苟且,人到中年才想要去追尋詩和遠方。

高考是第一步,雖然他早就把高中課程忘得差不多了,但語文的作文題目,數學最後一道證明不等式,他還依稀記得。最後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就象騎行時爬坡一樣,隻要咬緊牙關不下車,就一定會爬到頂峰,縱然依舊名落孫山,但隻要自己努力過,就不會留下遺憾。

“衛東,走啦!”下課鈴聲響起,楊老師剛剛走出教室,教室後門便有人招呼。

夏衛東扭頭一看,是沈浩。沈浩跟他不同班,卻一直是他最好的朋友。前世夏衛東決定騎行挑戰青藏高原,臨行前已是城關鎮派出所副所長的沈浩還專門請他喝了一頓酒為他壯行。

此時的沈浩不是那個挺著啤酒肚的大胖子,陽光帥氣,整個兒一個小鮮肉。他穿著一件紅藍豎條紋的足球衫,胸口還印著青山一中的字樣。這是青山一中校足球隊的隊服,這個年代的中學生男同學基本上都是球迷,能夠加入足球隊,穿上校隊的服裝,在學校裏是一件十分拉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