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腳踏實地——穩步做事的有效保證(2 / 3)

這時,媽媽把甜甜帶到她種的花旁邊,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種花,和媽媽把你養大的道理是一樣。如果我今天給了你吃的,你今天卻沒有進步,是不是我就可以放棄你呢?這樣顯然是不對,我們做事情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隻看眼前,而是要把眼光放遠。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實現我們的目標。”聽了媽媽的話,甜甜終於明白了做事情不能急於求成的道理。後來,在甜甜的悉心照料下,她的花終於開出了美麗的花朵。

其實,急於求成最後很可能適得其反。所以,做父母的應該教育孩子,做事情不能急於求成。父母在培養孩子做事情不急於求成時,一定要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著手。因為,孩子做事情的方式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養成的。所以,要想讓孩子一步步的,在生活中認識到“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培養建議二:讓孩子學會專心致誌

作為父母,一定要充分的認識到,專心的習慣對培養孩子腳踏實地做事的態度非常有幫助。一個孩子隻有做到專心才能變得腳踏實地。如果孩子總是三心二意,那就很難培養他腳踏實地的做事態度。

父母在培養孩子專心、踏實時。可以多給他講一些古今中外,專心學習的故事。有條件的父母,還可以帶孩子到圖書館的閱覽室去看書,讓孩子感受那種人人專心讀書的環境與氣氛,或者也可以把孩子放到一個嘈雜的環境中,鍛煉他隨時隨地都能認真、專心做事的能力。

童童剛剛升入初中,進入中學後,他有很多地方都不能適應。慢慢地,這種不適應讓童童無法在課堂上專心聽講,結果,童童的成績變得越來越差。後來,老師找到了童童的爸爸,把童童上課不專心的事情告訴了他。爸爸知道童童的問題之後,並沒有批評童童,而是帶童童到很吵鬧的快餐廳,陪她一起在吵鬧的環境下看書。

開始的時候,童童很難在嘈雜的快餐廳靜下心來認真地看書。不過,在經過一個上午的鍛煉後,童童終於可以無視周圍的環境,認真地閱讀書上的內容了。在經過幾次這樣的鍛煉之後,童童終於可以心無旁騖地在課堂上專心致誌地學習了。

父母要培養孩子做事情專心致誌,還應該在生活中多觀察孩子的活動和遊戲,適時地對孩子進行教育,使其逐步養成踏踏實實的作風。例如,孩子畫畫時不專心,畫的小人兒或小動物不是丟了胳膊就是丟了腿,父母可以輕輕地提醒孩子說:“畫畫一定要專心哦,不能想別的呀!這樣才能把畫畫好。”

培養建議三:切勿讓孩子好高騖遠

孩子的世界需要想象,隻有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他才能飛得更高、看得更遠。這樣的說法沒有錯,不隻是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但是那些非常不切實際,難以實現的夢想,對我們的生活並沒有什麼意義。所以,父母一定不能讓孩子好高騖遠,做一些不切實際的夢。

傳說,在某個入海口有一條魚,它想要逆流而上,想到河水的盡頭去看看。於是,這條魚出發了,一路上這條有著精湛遊泳技術的魚,一會劃過激流,一會衝過險灘。在穿過湖波中的一層層漁網,經過水鳥的一次次追捕之後,這條魚終於來到了河流的源頭——高原。但是,就在這條魚還沒來得及慶祝的時候,它就被凍成了冰。

很多年後,一群登山的人在高原的冰塊之中發現了這條魚。通過仔細研究這條魚的形狀,人們發現它是一條來自入海口的魚。於是,一個感歎道:“這是一條多麼勇敢的魚啊,它一定經過千辛萬苦才來到這裏!”這時另一個人看了看這條魚,不無感慨地說:“這條魚的確很勇敢,但是,它的勇敢用在了不切實際的事情上。所以,它注定了要失敗。”

“心想事成”這個成語用在現在孩子的身上好像很恰當,他們不需要太多的付出,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很容易讓孩子變得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做父母的一定要讓孩子清楚地認識自己、認識周圍的環境,讓孩子遠離好高騖遠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