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雅虎郵箱關張
總編簽字
作者:賀勵
雅虎中國郵箱將於2013年8月19日停止服務,此後用戶所有郵件和相關的賬戶設置都將被刪除且無法恢複。這幾天,關於雅虎中國的林林總總出現在各大媒體上,講故事的、替網民不忿的,討伐楊誌遠、周鴻禕、馬雲的,各種聲音甚囂塵上。
其實這些大可不必,說到底這就是一門生意。雅虎在中國充其量就是一個互聯網時代的標記,如果命好、轉型及時,可能不會有現在的下場。但考慮到雅虎尚且如此,一個區域市場的分支機構又怎能幸免。如果不是跟網民的利益息息相關,也不至於有這樣的軒然大波,畢竟,雅虎中國的市場價值還有多大,已經沒有多少人關注。就如同前不久的微信事件,如果不是關係著4億網民的利益,小馬哥不至於如坐針氈,中國移動也早就揮刀向騰訊砍去。
但仔細思量這其中的一些細節,有幾點也值得拿出來擺一擺:
1、2004年,是楊誌遠躊躇滿誌在中國複製雅虎日本模式的時候,然而雅虎在全球互聯網界一哥的地位不足10年光景就已經日暮西山了,不得不感歎造化弄人。IT真是一個“東邊日出西邊下雨”的行業,後浪追著趕著把前浪拍在沙灘上,容不得一刻的懈怠,容不得一刹那間錯誤的判斷。
2、當初供楊致遠選擇的企業有:百度和3721。如果楊致遠的選擇是百度,那今天中國的搜索市場又將是一個什麼局麵?在這一點上,周鴻禕是應該感謝還是記恨楊致遠呢?
3、周鴻禕上任兩年,據說業績做得還不錯,郵箱業務做到了中國第二,所以才有對雅虎郵箱使用者承諾終身免費的故事。但是,2005、2006年是中國互聯網轉型的關鍵時期,過分受製於外國老板的驅使,是否是雅虎中國今天結局的伏筆呢?
4、10個億美元加上雅虎中國換購阿裏巴巴40%的股份。今天來看,於雅虎、於馬雲都是一筆不錯的買賣。超過10倍的投資回報,對於江河日下的雅虎來說,換來的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對於馬雲,則是如今市值上千億電子商務帝國的啟動資金。
5、馬雲,從第一天接雅虎中國開始就沒想著要做好它,一直是外國資產向自己的生意轉移。現在雅虎中國的可變現資產已經倒騰得差不多了,一個空殼公司退回雅虎也不容易,拿在手裏更沒什麼意思,幹脆快刀斬亂麻,關了它了事,所以才鬧出這場中止服務的鬧劇來。但於商業情理上講,馬雲的做法並沒什麼不當之處。商人都是利益驅動的,沒價值又賠錢的買賣也就沒必要再做。雖然說,互聯網的商業模式為“基礎服務免費賺眼球,升值服務賺取價值”,但雅虎郵箱的商業價值已經不複存在,馬掌櫃自然不會再做賠本生意。
6、雅虎當時不排除有甩包袱的可能。美國佬不會不懂一個人同時經營自家生意,又代管別家買賣,最終一定是富了自己、賠了別人的道理。
至於雅虎郵箱的使用者們,趁著還有幾個月,把能轉走的趕緊帶走。畢竟還有網易、騰訊郵箱這等免費便宜可以繼續占。
推薦本期《掘金大數據》的文章,在大數據的概念和意識滿天飛的前提下,如何挖掘其中的商務價值會是業界最為關注的話題。
《管理軟件,刮骨療傷》則是探究全民互聯網化和雲計算的今天,曾經靠ERP、CRM包打天下的國內管理軟件廠家們下一步的出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