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遺傳
一般說來,爸爸媽媽的智商高,寶寶的智商也會比較高;爸爸媽媽智商平平,寶寶智商也一般;爸爸媽媽智力有缺陷,寶寶有可能智力發育不全;而單卵雙胞胎的寶寶,他們的智商常比較接近。曾有科學家長期研究過一群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寶寶,發現這些寶寶長大後一直保持優秀的狀態,甚至他們子女的智商也遠遠超過一般寶寶的水平。而對於精神缺陷者,他們的寶寶精神缺陷或智力遲鈍的概率為59%。但是,智力的實際表現還要受到日後主觀努力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後天的培養、訓練以及營養等因素均可起到一定作用。
2.營養
營養物質是寶寶智力與大腦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比如,蛋白質、核酸、磷脂和卵磷脂的缺乏會使腦細胞數減少,腦體積變小,神經膠質細胞、神經纖維發育差,造成智力發育遲緩;多不飽和脂肪酸作為大腦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它關係到腦細胞的生長與止常生理功能的維護;母乳中含有多種促進寶寶智力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牛磺酸,它不僅能增加腦細胞的數量,促進神經細胞的分化與成熟,還有助於神經節點的形成。所以說,寶寶的大腦發育與營養物質的攝取密不可分。
而懷孕早期胚胎所需要的營養,都是直接從母體子宮內膜儲存的養料中得到,所以孕媽咪在孕期的營養準備特別重要。應在孕期調養好身體,合理地調配膳食,多吃富含各種營養素的食物,如肉類、豆製品、蔬菜、水果等。
3.自然環境
人的生活環境和學習工作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這裏首先來談自然環境對智力的影響。
一個良好的自然環境提供給大腦與身體發育、成長的基礎。而環境中的危害因素,如水源汙染(重金屬汞、鉛等)、空氣汙染(汽車尾氣、缺氧、吸煙等)、放射汙染(X射線、微波等)、噪音汙染、水質缺碘等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孩子智力發育障礙。
4.社會環境與教育
人的心理和智能發展,主要受社會環境影響,包括周圍的人物、場所、風俗和社會製度、人際關係、經濟生活、文化教育等。一般來說,生活在不良環境裏的寶寶,如棄嬰,得不到母愛及良好的教育,智商會較低。調查表明,這類寶寶3歲時的平均智商僅為60.5,反之,處於良好環境的3歲寶寶智商平均為91.8.
對於孩子來說,社會環境主要指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對孩子智力的影響要從胎兒期開始。胎兒時期神經係統發育最早,尤其是腦的發育最為迅速。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孕媽咪的精神情緒、行為舉止以及周圍環境都對胎兒有所影響。如果能給予正麵的積極的影響,就能使得孩子在出生後發育更正常,學習更容易,對孩子的智商、情商的發展有一定作用。有研究還指出,比起出生後進行10年的教育,10個月的胎教更加重要。
孕媽咪懷孕期間應科學地調節母體內外環境,防止不良的主客觀因素對胎兒的影響,有意識地給了胎兒良好的教育,有利於寶寶出生後有良好的智力發育並能健康成長。
5.藥物
某些藥物會影響寶寶的智力,如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可使寶寶的智力發育遲緩,隻有在停藥若幹年後,智力才會正常發育。同樣,孕媽咪在孕期用藥也會影響胎寶寶的智力。所以為了寶寶的聰明健康,孕媽咪千萬不要自行服藥。如果身體出現什麼不舒服的狀況,應遵聽醫囑,進行合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