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斯賓塞發現兒子小斯賓塞開始在花園裏對螞蟻產生興趣時,也加入了他的“興趣小組”。第一天,僅僅是看,是玩。看它們怎樣把一粒麵包屑搬回來,怎樣跑回去報信,帶來更多的螞蟻……第二天,斯賓塞擬出了一份關於螞蟻的“研究”計劃:在“自然筆記”裏開設螞蟻的專頁;從書本上更多地了解螞蟻,並作上筆記;螞蟻的生理特點:吃什麼?用什麼走路?用什麼工作?螞蟻群的生存特點:螞蟻群有沒有王?怎樣分工?怎樣培育小螞蟻?
有了目標,小斯賓塞的興趣更濃了。如果說開始他隻是覺得好玩,那麼現在他還覺得有意義了。這項研究幾乎持續了一個夏天。實際上,在這份計劃裏,已融入了係統獲取知識的方法,而且還能培養孩子專注達到目標的意誌。
類似這樣的事一件又一件地“必然地”發生在小斯賓塞的身上。螞蟻之後是魚,魚之後是鳥類,鳥類之後是蜜蜂。有意思的是,小斯賓塞不僅僅學習這些動物的一般知識,而且開始發現它們的一些“群類特點”。
【案例分析】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對一些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一隻螞蟻、一隻小鳥、一群蜜蜂或者是一條小蟲,都會吸引孩子長時間的觀察。他可能會花上一個下午去觀察一群螞蟻的活動,而且興致勃勃,心無旁騖,即使太陽把背曬脫皮也不在乎。這就是興趣的力量。
然而,很多家長“理智”地、毫不懷疑地認為,即使讓孩子花上一兩年時間去這樣與螞蟻玩,他也不能增長多少知識。實際上,這時關鍵就在於您的引導,引導孩子從中獲得新的知識、方法和對孩子有益的習慣。
斯賓塞認為,家長在類似這種事上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會讓孩子獲得肯定,而有目的地引導孩子會不知不覺地讓他學會求知的方法,就會讓孩子快樂成長。
【教育建議】
建議一: 用引導開啟和培養孩子的智力
斯賓塞認為,每個孩子都會對不同的事物產生不同的興趣,每一種興趣都會引導孩子培養某種特長;世界上沒有笨孩子,隻有教育方法不恰當的家長。家長應該利用孩子的興趣,通過引導的方式來開啟和培養孩子的智力。對此,斯賓塞給家長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當孩子對某件事物表現出興趣時,不能簡單地因為自己認為“沒用”而指責或否定他;利用這種興趣可能給他帶來的快樂專注,從而使他獲得與這一興趣相關的知識;引導孩子通過自己查閱和請教別人的方式來獲得知識;記錄是使知識存留下來,並訓練使用文字、圖畫、書籍的好辦法;對於還不具備文字記錄能力的孩子,家長也要給他準備一個筆記本,把題目寫下來,讓他口述;盡量不使用“任務”、“作業”這類詞,而代之以有趣的開頭。
建議二: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滿與和諧
和睦的家庭也是促使孩子擁有快樂性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為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成年後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要多得多。而且,如果夫妻真誠相愛,就無需向孩子解釋什麼是有愛,什麼是善美;如果家庭氣氛和諧,家庭成員彼此賞識,孩子就會體諒和關心他人。
建議三:要教孩子調整心理狀態
要讓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樂,秘訣在於有適應力很強的心理狀態,這使他能很快從失望中振作起來。在孩子受到某種挫折時,一定要讓他堅信前途總是光明的,並教他注重調整心理狀態,使其迅速恢複快樂的心情。
建議四:不過分地批評孩子
隻要孩子不是犯錯過大,您應該適當提醒,不需要橫加指責。過多地指責會讓孩子無地自容,尤其是在陌生人麵前斥責孩子,對孩子的打擊更大。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變得消極自卑。對於大錯誤,您也應該注意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以防批評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