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深知,無論是打天下、還是坐天下,都不是一個人的活兒,都不是少數人的活兒,所以,他始終重視人才,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都把幹部隊伍建設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用很多心思、很大精力來抓。
當然,在他君臨天下之途上不同的路段,根據形勢變化和事業需要,他的具體方法又是各不相同的。
隻是為了敘述方便,我們分別說說,實際上,他所采取的方法以及所發生的故事相互之間並沒有嚴格的時間界限。
這麼大體說來,劉秀高度重視人才,也就是6個字:厚待、用才、禮賢。
首先,所謂“厚待”,並不是簡單的提高工資、多發獎金。
在他從公元22年扯旗造反,公元25年登基做一哥,一直到公元36年平定巴蜀的公孫述、實現全國統一,大約有15年的時間,劉秀一靠腦袋,二靠拳頭,打倒了一個個對手,控製了一個個地方,基本上在是在金戈鐵馬、血雨腥風中度過的。
此間,他的身邊聚集了一大批徒弟、粉絲和招降納叛之士。
我們不能不承認,在這些哥兒們中,固然不乏立誌報國、治世救民的熱血青年,但也正像耿純所說的那樣,很多人跟著幹,圖的就是水漲船高、攀龍附鳳、光宗耀祖。
劉秀明白,打天下就靠這些哥兒們賣命了,所以對他們極其厚待、有功必賞。
他對大家政治上充分信任,放手放權;在經濟上盡力給予好處,賞賜起來出手大方;在名譽上給足麵子,讓幹活兒的、立功的榮耀起來。
在這方麵,劉秀顯然表現得比先祖劉邦要慷慨得多、大方得多。
當年劉邦跟項羽爭雄,丁公背叛項羽、而對劉邦手下留情,劉邦登基後,不僅沒有感激老丁,反而幹脆利落地把他砍了。
劉邦想用實際行動公開表明,人要忠義為先,不忠不義的人就是對我有救命之恩,我也定斬不饒!
而對於同樣的事情,劉秀則是截然相反的處理方法:當彭寵的家奴子密割下老彭的腦袋前來投奔時,劉秀封子密為“不義侯”,意思是我雖然不讚成奴才殺主,但我不會忘記任何人的功勞。
對於自己的這些效命疆場的手下,劉秀慷慨地授予他們各種高級軍銜,賦予他們在戰場上創造性開展工作的各種權力。
戰爭狀態的這十幾年,他僅授予的各種大將軍、將軍的名銜就有好幾十個,封侯的爵位100多個。舉凡誰在疆場上出力賣命、流血流汗,他都要根據德才和成績給予不同的封賞。
如果手頭寬裕,或者得到戰利品、貢品之類的,他總是毫不猶豫地分給大家。
而如果誰在戰場上殘了、掛了,他更是大加恩賜,或者親自安排葬禮,或者厚厚地撫恤家屬,或者超標準給予褒獎,讓當事人及其家屬倍感榮耀。
也正如我們前麵說過的,祭遵病死討伐隗囂的前線,來歙、岑彭在平定巴蜀戰役中被刺,劉秀都以極大的誠意、極高的禮遇,親自安排葬禮、親自服喪吊唁、親自部署善後的各種賞賜。
在那個年代,他即使對待自己的至親也不過如此。
幹部遺屬們裏子、麵子都豐收,思想感情上得到極大的安慰。
在這兒,劉秀固然要高調兒表達對功臣的厚愛,但絕非作秀,他的確為此付出了自己的真感情。
雖然內心裏極其冷靜,很有原則、很有分寸,但在劉秀在大多數時間裏,在自己的徒弟、粉絲們麵前,從不擺皇帝的架子,溫文爾雅,有時還開個玩笑、講個典故,弄得君臣之間其樂融融。
關於他跟馬武等人喝酒打趣兒的故事,我們已經介紹了,再來看他跟另外兩個哥兒們的對話,也是很有意思的。
馮異的優秀、忠誠和豐功偉績,我們在前麵也說了,他曾經在關中權傾一方,不少人為此心生狐疑而向劉秀上書,劉秀卻始終對他信賴如初。
公元30年春天,馮異回洛陽彙報工作,劉秀對他的信任和喜愛不僅見諸行動,而且溢於言表。
劉秀安排他跟各位高級幹部見麵,逢人就說,這是朕剛起兵時的秘書(主簿),現在正為朕披荊斬棘、安定關中。
在洛陽逗留10來天,就要告別時,劉秀安排身邊工作人員賞賜馮異大量的珍寶、衣服、錢帛。
同時,在專門給他鼓勵、指導的詔書中,劉秀還深情地說:“當年在河北,形勢危急倉促,愛卿在蕪蔞亭進豆粥、在滹沱河邊進麥飯,這深厚的情誼實在無法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