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家世(1 / 2)

我的這個長篇曆史傳奇記敘東漢(史上亦稱後漢)開國之君劉秀由一個卑微書生成為天下雄主的故事。

劉秀本來是個不起眼的農村回鄉知青,恰逢新莽亂世,在風雲際會中曆盡坎坷,終成天下共主。實在不

容易啊!

千百年來,人們對劉秀的評價也不低,認為他由草民而致萬乘之尊,咋說也是創了一把奇跡。他讀書很用

功,他的莊稼種得好,他做小生意很會賺錢,他打起仗來用兵如神,他的皇帝當得也非常稱職,因為把“新莽

亂世”拾掇成“光武中興”而功垂千古。

但總體上,人們還是把他當普通的好皇帝看待,放在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下;即使在開國皇帝中,也

沒給他應有的評價。

這是不公平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越來越看到劉秀身上的人格魅力和曆史價值,對他的評價也日趨真實。

比如,有人說他是中國曆史上學曆最高的皇帝、最會用人的皇帝、最會打仗的皇帝。

這個評價非常中肯,而曆數古往今來的一哥們,又有幾人能及!

我不是曆史學家,但我酷愛曆史。我身為一個極其普通的老百姓,常常用平民的眼光審視曆史。我在繁

忙的工作生活之餘,或仰望星空心遊萬仞,或埋首開卷神交古人,曆史的詭譎之美、簡潔之美、力量之美和對

社會人生的深刻啟迪,常使我耳清目明、激情滿懷。

我關注劉秀,因為他是最有本事的皇帝,也是血肉豐滿的人,他身上有太多耐人尋味的東西。

這篇東西以正史史料為基礎,以劉秀及其周圍人的活動為線索,表麵是在講故事,其實寫人的性格和命

運,最終是要探尋勝者敗者平庸者之所以如此的深層原因——我國源遠流長、積澱豐厚、影響深遠而曆久彌新

的政治文化。

這樣做其實挺累的。

因為曆史無法還原,甚至無法複述。文中發生的一切我們都不在現場,典籍的記載和別人的轉述已經不是

第一手材料。在很多情況下,我們自己眼見耳聽的都未必就完全是事情的本來麵目,何況僅從史料和別人那兒

來的東西,要是加上經常有人在刻意隱瞞、或者歪曲事實真相,那就更複雜了。

但是,走近那風起雲湧、激動人心的歲月,我們又不能陷入不可知論而無所作為。

我們任何時候都無法還原曆史,但是誰都可以表達自己對曆史的看法。

我力求把最接近真相的曆史和最真誠的看法說給大家聽。

我感到不好意思的是,自己的觀點難免偏頗。我們要承認,所謂觀點都是主觀的、有一定局限的,誰都逃

避不了自己處境和立場的影響。所謂的億萬個人一個聲音,隻能是曆史的特例和病態。

我力求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場亮出自己的觀點。

還有,文風總是難調眾人之口。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個性化時代,誰都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這當

然是曆史的巨大進步,但同時也給在公眾場合說話的人帶來一定的壓力:

你除了觀點要接受大家的評判,說話的語氣和方式也要妥當。由於劉秀和他的同事們書寫了我國最波瀾壯

闊的一段曆史,我們描繪起來很難心平氣和。

我力求用最平實的語言來講故事。

來吧,朋友們。

在走進新莽亂世之前,我們很有必要交代一下劉秀的身世。不然,隨著主人翁參與社會活動的動作越來越

大、越來越快,我們根本顧不得查他的家譜。況且,了解他的來頭是走進他內心世界的第一步。

這簡單說來也就三句話:他具有西漢皇室血統,他出道前是誰也不注意的回鄉知識青年,他是個心誌很高

、城府很深而又懷才不遇的憤青!

今天,幾乎所有史家案頭都有對劉秀家世的詳盡的考察資料。

1.縣長的公子

劉秀,男,漢族,籍貫南陽郡蔡陽(今湖北棗陽),生於西漢哀帝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也就是公元前5

年1月15日半夜,是西漢高祖劉邦的9世孫。

關於劉秀的籍貫所在,上述地點確鑿無疑、別無爭議。

當年的蔡陽縣治就在今天湖北省棗陽縣西南,棗陽縣吳店鎮的白水村(又名皇村)還有劉秀故居遺址,村

南有獅子山,山前有白水河,山上有白水寺。相傳當年劉秀和家人在這裏揭竿起兵,後來成為曆代文人墨客爭

相遊覽吟頌的地方。

今天,那山、那水、那寺、那村早已整修一新,青山翠柏之間古跡環繞,濃鬱的文化氛圍中彰示著一個不

可多得的巨人和他的波瀾壯闊的時代。

但是,關於劉秀的出生地則有不同的說法,則有點兒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