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外麵的人進來吧”躺在床上的趙無極雙眼無神,好似有萬千惡魔拿著三叉戟在他的脖頸處破壞著他老人家的聲帶,發出的聲音幹澀無力。弗朗索瓦起身開門,對外邊招了招手,霎時還算寬敞的趙無極臥室變得肩摩袂接、比髖接踵,湧進一群扛著攝像機、錄音麥克的記者媒體。因為是在華國,麥克可以輕鬆認出有幾家是全國最知名的權威媒體,除此之外還有路透社m日報等等英語寫的報社電視台。
“我要向全世界宣布,趙麥克是我趙無極的弟子,??咳咳??他已經青出於藍全得老夫真傳,咳咳咳”趙無極在鏡頭前說完這些話,好像終於能對自己交代一般,望著麥克和煦一笑就沉沉的睡著了,弗朗索瓦把裴曉雯發配給了麥克支使。
這是他趙麥克最後一次見到趙無極。
趙無極,法籍華人畫家,與畢加索、張大千等名家都是摯友。到法國後,讓其驚喜的是,他在法國南部的畫室居然一度毗鄰畢加索的畫室。已屆八旬的畢加索一心沉醉於繪畫,連自己的孩子都不見,但他對趙無極非常親切。每次在畫廊見麵,他都熱情地招呼:“矮個子中國人!”若趙無極不在,他也會問,“那個矮個子中國人來了嗎?”與美籍華人建築家貝聿銘、美籍華人作曲家周文中一起被譽為海外華人“藝術三寶”的法籍華裔著名畫家,因病醫治無效在瑞士逝世,享年93歲,1921年出生於北平。趙無極青年時代在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受教,後赴歐洲研習意大利、荷蘭和法國的古典繪畫,深受畢加索、馬蒂斯和克利等西方現代派大師影響,創作以人物和風景為主的具象油畫。後來,趙無極的畫風轉入抽象,因充滿東方的精神意象與神秘的象征意味,而受到廣泛關注。《無題》為畫家藝術風格完全成熟時的作品,畫麵上流動的是大片的色塊、自由的筆觸與偶發般的肌理,從中我們不難窺見趙無極創作時自由放任的狀態。
一個人一生總有想感恩的人,父母的養育之恩、同事的照顧之恩、朋友的接濟之恩等等。感恩是積極向上的、謙卑的,他是自發性的行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變成充滿愛意的活動,實踐於生活中。一顆感恩的心,會造就一顆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一種責任,而是每個人會發自內心的自發的行動。心裏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心的改變,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跟著改變,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的改變,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的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趙無極無疑就是趙麥克一生的貴人。
韓愈在《馬說》裏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裏說的伯樂,就是千裏馬的“貴人”,試想如果沒有伯樂出現,千裏馬也不過淹沒有於芸芸眾“馬”中虛度一生。同理,人才常有,而“貴人”不常有。對於馬來說“貴人”尚且如此重要,何況人乎?古往今來,多少功成名就之士,無不是在關鍵時刻遇上了貴人,加之自身沒有辜負所賜予的機會,才得以有所作為。
這樣說似乎並不武斷,甚至可以這樣結論:絕大多數人的成功與成就,都在某種程度上與“貴人相助”有關。這絕不是否認自身素質與努力的重要,從本質上說,一個人能否成功,還得取決於自身的能力和努力,但若一味相信光憑一己之力就能實現理想,那也未免失之天真。須知,“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