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抵禦外來侵略,推動社會進步,愛國主義是強大的精神動力。沒有愛國主義,就沒有中華民族的過去、今天和未來。人們都會背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言,人們都會講“精忠報國”的故事,愛國主義精神在大多數國民的心裏紮了根。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愛國主義精神要一代一代傳下去,每位媽媽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有的媽媽認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是學校的任務,這種想法是不妥的。學校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毫無疑問的,如果家庭不積極配合,效果就不理想。因為家庭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自身的優勢。媽媽與孩子的親緣關係有利於對孩子進行情感熏陶,媽媽與孩子的共同生活有利於抓住各種教育契機。
曆史上也有許多愛國主義教育文章,媽媽應盡可能地利用起來,既能增長孩子的知識,又提高孩子的思想境界,不但促進孩子的品德發展,也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除了言傳,身教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媽媽應跟孩子一起參加愛國主義的實踐活動。應積極參加抗災救災、扶危濟困、希望工程、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祖國統一等各種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實踐活動。媽媽要站得高些,看得遠些,不要狹隘、“近視”。精力、經濟的付出,會獲得精神上豐富的收獲。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媽媽出於某些原因,可能對國家、對社會有看法甚至有些怨氣,發表言論應注意場合、態度,免得在孩子心中留下不良的種子。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從心理層次上來說,要從培養孩子的仁愛心、責任心、同情心、羞恥心著手。責任感,就是對社會的發展,對國家的繁榮富強,有一份責任;對於一個單位事業的發展,對於一個家庭的和睦、幸福,都要有一份責任。責任感的最高境界,就是傳統美德倡導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責任感是形成正確榮辱觀的心理基礎。
熱愛祖國是人類一種最純潔、最高尚的情感。做媽媽的要讓“愛國”這崇高神聖的感情在孩子心靈中紮根,形成一種風尚。讓民族責任感伴隨著孩子成長。愛國主義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要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養成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好思想好風尚。
從家庭角度來說,要讓孩子多讀愛國主義教育的書刊,經常講一些愛國故事。節假日時,媽媽不妨多帶孩子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遊覽祖國大好河山。學校組織集體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媽媽要大力支持。還可以利用休息日,全家人一起去參觀,能夠看得更仔細,感受更深刻。
10.讓男孩學會自我反省
很多成功人士在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時,都會提到自我反省能力。一個人之所以能夠不斷地進步,正在於他能夠不斷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點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後不斷改正,從而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小男孩的自我反省能力似乎不是很強,有時,他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有時他做錯事,媽媽問到頭上:“是不是你幹的?”他會搖著頭告訴媽媽:“不是,不是,堅決不是。”
當然,這與男孩的天性有關,小男孩接受事實往往比小女孩要晚。比如,一個小男孩與一個小女孩同時犯了同樣的錯誤,在媽媽的引導下,小女孩會很快承認自己的錯誤,並為自己的行為道歉。而小男孩則不同,他接受這個事實需要一定的時間,隻有他完全接受做錯事這個事實後,才會主動承認錯誤。
作為媽媽,我們常常對勇敢、堅強的男孩說:“失敗了,沒有關係,關鍵是看你對待失敗的態度。”事實上,每個人,尤其是這些正處於性格形成期的孩子,在麵對失敗時都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態度,並以不懈的追求去實現自己美好的願望。
一個善於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夠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能夠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而一個不善於自我反省的人,則會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個錯誤,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帥帥和勳勳兩個小男孩是從小一塊長大的小夥伴。三年級時,他們被分到了同一個班裏,兩個好強的小男孩都想當"官",但老師卻給了他們倆每人一個“閑差”——-帥帥是班上的體育委員,勳勳做了班上的勞動委員。
麵對這份“閑差”,勳勳什麼也沒說,他每天在認認真真地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喜歡幫助別的同學,如幫同學修理桌椅板凳;值日的同學忘記擦黑板了,他主動去把黑板擦幹淨……因此,他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不久後就被民主選舉為班長。而帥帥則不同,他先是抱怨體育委員很累,後來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懶得去做了,結果可想而知,帥帥最終被貶為“平民”。
現在的男孩,對待生活和學習,持帥帥這樣態度的人很多,總是抱怨自己學習不好、抱怨老師偏心、抱怨命運對他不公……但是,他們卻很少反思自己:我有什麼缺點?我是不是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