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隻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一些失敗的機會,磨煉孩子的意誌力,才能讓孩子在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有所悟、有所得。
現今的家長大都溺愛自己的孩子,隻重視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記憶力等顯性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意誌力、自信心和勇敢等潛在能力的培養,而這些恰是提高顯性能力的必要保證。家長隻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一些失敗的機會,磨煉孩子的意誌力,才能讓孩子在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有所悟、有所得。
當今世界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孩子也不可避免地要麵對激烈的競爭,如果孩子麵對的競爭過於激烈,並且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經常遭遇挫折和失敗,孩子有可能會產生消極心理,變得害怕競爭、懼怕挫折。當他再次麵對競爭場景和環境時,就可能產生心理上的“自我淘汰”,也就是因害怕挫折與失敗,而在競爭行動之前就先行自我淘汰,覺得自己不如人,肯定輸,就幹脆不做任何努力了。還怎能去爭取勝利呢?自我淘汰心理是對孩子極有害的消極心理。
事實上,對於孩子來說,膽怯懦弱是普遍存在的,男孩也不例外。交往中,沉默寡言、孤僻拘謹,往往屈從於別人的意誌;生活中,態度消極,往往縮手縮腳、唯唯諾諾;學習上,不奮力進取、力爭上遊,往往敷衍了事,容易滿足。有些家長常常為自己的孩子懦弱退縮、缺乏勇氣而焦急苦惱。其實,男孩也會恐懼,家長應該首先走出這樣一個誤區,不要因為你的孩子是男孩,就剝奪了他膽怯的權利。人人都有過膽怯,甚至連大人也不例外,但關鍵是麵對孩子的膽怯和懦弱,家長應如何引導。勇敢和堅強是男孩子不可或缺的品質,因此,聰明的父母應該懂得,隻有在孩子小的時候養成勇敢、堅強的個性,孩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戰勝困難並走向成功。
從前,四川有兩個和尚,一個很有錢,每天過著舒舒服服的日子;另一個很窮,每天除了念經的時間之外,就得到外麵去化緣,日子過得非常辛苦。有一天,窮和尚對有錢的和尚說:“我很想到印度去拜佛,求取佛經,你看如何?”有錢的和尚說:“路途那麼遙遠,你要怎麼去?”窮和尚說:“我隻有一個缽、一個水瓶、兩條腿就夠了。”有錢的和尚聽了哈哈大笑,說:“我想去印度也想了好幾年,一直沒成行的原因是旅費不夠。我的條件比你好,我都去不成,你又怎麼去得成?”
過了幾年,窮和尚從印度回來,還帶了一本印度的佛經送給有錢的和尚。有錢的和尚看他果真達成願望,慚愧得麵紅耳赤,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貧窮的和尚盡管條件非常差,但他有堅韌的性格和勇氣。而富和尚盡管條件非常不錯,卻缺乏堅韌。到最後,富和尚沒有成功而窮和尚卻成功了。由此可以看出:一個人如果好逸惡勞、貪圖享受,就沒有勇氣,就無法戰勝困難,就談不上成功。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總會遇到許多這樣、那樣的挫折。但是,每當遇到挫折時,他還沒有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父母就已經把挫折“擺平”了。其實,家長們這樣做並不是真為孩子好,而是親手為孩子挖了一口溫柔的陷阱。掉進陷阱裏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的機會,所以,他們根本不懂得何謂堅強。有嚐試才能有成功,隻有經過勇敢的嚐試才會有堅強的意誌。因此,家長隻有鼓勵孩子大膽地去做事,不要害怕失敗,隻有經過這種反複的練習,才會使孩子變得勇敢而堅強。
在生活中,孩子知道應該堅持完成作業,實際上卻做不到。他們在學習中遇到不會做的問題,常想依靠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不想獨自戰勝困難,不能享受戰勝困難的幸福感。因此,父母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不能太主動,以免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切不可代替或一味遷就。要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在孩子克服困難後要給予充分肯定。
當孩子麵臨困難和挫折時,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地看待造成自己失敗的原因,教孩子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還要教會孩子能正確地看待自己,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孩子隻有認識了解自己,才能量力而行,才不至於盲目、冒險、脫離實際。要教孩子一旦行動,不達目的不罷休。勇敢不等於盲目,堅強不等於摔倒了不哭,而是要勇敢地站起來,辨別方向繼續向前走。成長建議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遇到許多麻煩,在麵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家長要教會孩子恿敢地去麵對,而不是退縮。在生活中家長可以讓孩子長期堅持做某一項事情以鍛煉意誌力。在孩子“摔倒”時,不要急於去扶,而是讓孩子直麵人生,獨立麵對困難和痛苦,經受住鍛煉和考驗。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勇敢而堅強地麵對人生中的任何困難,才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