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工通訊》引發的風波
史海拾貝
作者:鄭科揚
“頭腦裏不要有陰影”
胡耀邦恢複工作,到中央組織部後提議創辦部刊《組工通訊》,為糾正“左”傾,為平反冤假錯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組工通訊》創刊號(第一期)是1978年6月1日出版的,評論題目叫作《抓緊落實黨的幹部政策》。這期刊物一出,就遇到風波。
這篇文章,是根據胡耀邦同誌的思想寫的,文中提出“凡是搞錯了的案件,作錯了的結論,不論是誰搞的,尤其是自己經辦的,都要以黨的利益為重,該否定的堅決否定,該糾正的堅決糾正,不抓辮子、不留尾巴,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這篇評論定稿前的一個晚上,由我將這篇評論送到胡耀邦同誌在富強胡同的家。看完後,他說可以了。然後告訴我,《紅旗》雜誌要登這篇文章,讓我與總編輯熊複聯係。第二天,我就和熊複聯係,說文章出來了,最好和《組工通訊》創刊號同時刊登,署名朱岩(從“中央組織部研究室”中取諧音)。
《組工通訊》是黨內刊物,《紅旗》雜誌是麵向社會的。這篇文章刊登以後,各方麵反應非常強烈,認為評論很符合實際,很有針對性,有助於統一思想,衝破阻力,推動落實幹部政策;是一篇思想性、理論性很強,很有說服力的文章。但是,也有不同的聲音。《紅旗》雜誌剛剛發行,就有一位中央領導同誌打電話給熊複,說《紅旗》是理論刊物,你登這樣的東西幹什麼?
隔了兩天,胡耀邦同誌把我叫到他辦公室,一進門就問我:“《組工通訊》創刊號的評論出來後,你們聽到什麼聲音沒有?”我說聽到了,都是說好的,因為其他的聲音我也說不準。他笑了笑,說:“聽到都是好的啊,我告訴你,科揚,要是聽到什麼別的聲音,也不要緊,頭腦裏不要有陰影,該幹什麼幹什麼。”
把原告反過來置於被告地位了
有一次,《組工通訊》收到一封來自河北邯鄲的信。是一位年輕同誌為他的父親被錯定為叛徒的事寫的。當地組織部門已經調查核實,認為確實是一個錯案,應該平反。之所以沒有做出平反糾正的結論,是因為檢舉他父親的人,是一位黨內高層領導同誌。
我們看到這封信後,打電話詢問當地組織部門,回答是情況確實是這樣。我們也實事求是地作了分析,認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那位老同誌檢舉可能事出有因。如果那位老同誌知道現在調查所得的真實情況,我們相信這位老同誌一定會讚成實事求是予以平反糾正,恢複事情的本來麵目。
可文章發表後,有一天,一位老同誌突然到了我的辦公室,拿著這期《組工通訊》問我:“鄭科揚,這篇文章是不是你們發的?”我一看,說:“是。”然後,他很嚴肅地告訴我:“這位老同誌在黨內外是很有威望的,他本來是這個案件的原告,你們刊登這篇評論,就把原告反過來置於被告地位了。這樣不行,你要負責任。”
當時,我很冷靜地向他解釋,我們《組工通訊》刊登每篇評論,都是有事實根據的,這篇文章的根據,就是當地主管部門最新的調查和判斷。那篇文章,是我們按規定程序報經部裏領導審定同意的(是耀邦同誌親自圈閱審定的)。如果你覺得其中有什麼不妥,我們可以討論。至於如何看待當年檢舉這件事情的老同誌,我們在評論中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是尊重這位老同誌的,沒有把他置於被告地位。這位來訪的同誌仍然堅持他的看法,憤然離去。
果然,這個事情沒有完。當天下午,中央組織部辦公廳一位負責同誌把我找去,說:你們那篇文章,那位老同誌很有意見啊。他要成立個調查組調查這個事,而且指明要你參加。我回答說:“調查什麼?是調查這個案子該不該平反?如果是調查這個,那麼當地組織部已經調查清楚了,應該平反。如果要重新調查,應由他們或者認為不該平反的單位去調查,不應是我去調查。如果要調查《組工通訊》該不該發這篇文章,那麼我是當事人,我更不能參加調查,我應回避。”辦公廳領導同誌笑了笑說:“這個事情呀,我們就談到這兒吧!”他也麵有難色。後來,我隻好靜待下一步的發展。結果,這個事情就這麼過去了,再也沒有人提了。
(摘自《黨建文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