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共領袖與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寫真(1 / 3)

中共領袖與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寫真

本期焦點

作者:葉介甫

統一戰線作為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曆來是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的。其性質特征和主要任務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改革、發展密切相關。每當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曆史時期,黨中央就會審時度勢,適時召開全國統戰工作會議,通過會議凝聚各方力量,共圖社會主義建設偉業;通過會議進一步鞏固壯大最廣泛的統一戰線,不斷推進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新的勝利;通過會議總結統一戰線取得的新成績新經驗,明確統一戰線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動員全黨同誌為開創統一戰線工作新局麵而努力奮鬥。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已經召開了20次,每一次會議都凝聚著中共領袖集體的智慧和心血,其深邃思想光芒四射,對統一戰線理論和政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重大影響。本文特采擷其間一朵朵花絮獻給廣大讀者。

毛澤東:一根頭發的作用不可藐視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革命的勝利,使黨內一部分同誌滋長了驕傲和以功臣自居的思想情緒。當時,在統一戰線問題上,存在一種“左”的關門主義、宗派主義傾向,尤其是對我黨同黨外人士長期合作的政策缺少正確的認識,有些人瞧不起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對安排其代表人物擔任人民政府的領導職務不服氣,有的甚至發牢騷說老革命不如新革命,新革命不如不革命,不革命不如反革命,這種說法當時一度在黨內很盛行,嚴重妨礙了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開展。

1950年1月20日,中央統戰部發出了由劉少奇批發的《關於準備召集統戰工作會議》的電報通知。就在會議籌備期間,發生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九三學社的有些成員認為,九三學社已經完成了它在民主革命中的曆史使命,提議可以解散。當時,由沈鈞儒先生領導的人民救國會也要解散。因為救國會的成員都在北京,大家表示同意,簽名後就解散了。而九三學社成員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和重慶。由於重慶尚未解放,與重慶的社員一時聯係不上,還作不出解散的決定。對於救國會的解散,周恩來曾惋惜地說:“救國會過去做了很多工作,是共產黨的好朋友,我們同甘共苦地合作過,今後還有很多工作需要你們做,你們還可以發揮很大作用,共同建設社會主義嘛!為什麼要解散?也沒有和我商量一下。現在你們已經宣布了,我來晚了。”據說事後周恩來還責備沈鈞儒說:“沈老先生,你怎麼連個招呼都不打?這個組織還不能解散啊。”救國會雖然在宣布解散當天向毛澤東發了致敬函並在《人民日報》發表,但毛澤東直到次年才得知該會解散的消息,對此他深表惋惜,認為是一種損失。後又聽說九三學社也要解散,他當即表示不同意,並由中央領導同誌傳達了他的意見。中央領導同誌向九三學社的負責同誌闡述了民主黨派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九三學社不但不能解散,而且還要繼續發展。

在這個大背景下,1950年3月16日下午,第一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隆重召開。會前,經過中央統戰部集體討論研究,由部長李維漢起草了報告提綱《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新形勢與任務》,經黨中央和毛澤東同意,提交會議討論。

與會同誌根據報告、講話精神,聯係本地區統戰工作情況,進行了認真討論。會議對如何製訂與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是鬥爭為主還是團結為主展開討論。有一種意見認為:今天鬥爭的主要對象是民族資產階級,國營經濟要“無限製地發展”,“越發展就越要排擠私營。例如,火柴工業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國營生產很多,對私營的即可不必扶持,甚至禁止”。對有利於國計民生標準的解釋權一定要掌握在我們手上。對資本家提出的“不要與民(指民族資產階級)爭利”,我們要反其道而行之。

在看了統戰工作會議工商組討論會發言記錄後,毛澤東對個別人的發言進行了批駁,他指出:今天的鬥爭對象主要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殘餘,而不是民族資產階級。對於民族資產階級是有鬥爭的,但必須團結它,是采用既團結又鬥爭的政策以達團結它共同發展國民經濟之目的。

關於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標準,毛澤東批示:應限製和排擠的是那些不利於國計民生的工商業,即投機商業、奢侈品和迷信品工商業,而不是正當的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工商業,對這些工商業當它們困難時應給以扶持使之發展。

對個別人談到國營經濟是無限製發展,越發展就越排擠,越排擠鬥爭越尖銳,毛澤東批示:這是長遠的事,在目前階段不可能無限製地發展,必須同時利用私人資本。

對有人談到“與民爭利”,表現在糧食、花紗市、雜貨、百貨、鹽的控製,毛澤東批示:除鹽外,應當劃定範圍,不要壟斷一切。建立百貨公司,並不是代表全部商業。隻能控製幾種主要商品(糧布油煤)的一定數量,例如糧食的三分之一等。

從4月12日開始到22日,會議的第三階段,主要是聽報告,學習毛澤東對會議所作的指示。周恩來在會議上作了《國際國內統一戰線的問題》和《關於民族資產階級的問題》的兩個報告,全麵深刻地論述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所麵臨的形勢、任務和統一戰線內部的關係,批評了會議上暴露出來的“左”的觀點,明確具體地回答了會議中提出的各種問題。

關於民主黨派的性質及其存在的必要性,一種意見認為,對民主黨派不應在政治上去抬高他們,在組織上去擴大他們,給我們找麻煩;有的同誌甚至認為民主黨派是為爭取民主而成立的,現在有了民主,其任務已盡;民主黨派隻不過是“一根頭發的功勞”等等。

毛澤東嚴肅地批評這種說法,他說:這不是個別問題,而是黨內幹部思想上帶普遍性的問題。並指出這些人不懂得統一戰線的重要,不了解爭取民主人士的意義。他還說:統一戰線的路線,不成問題,大家都讚成;共產黨人發刊詞,大家讚成;七大的報告論聯合政府,大家也讚成了;論人民民主專政,大家也一致讚同;還沒有不讚成統一戰線的路線的。但遇到具體問題,特別是組織問題,就發生很大的抵觸,就要擋駕。大家喜歡“清一色”。我當過兩次主席,第一次當中華蘇維埃主席,代表全是黨員,很純潔,但純潔的結果,就是二萬五千裏。我們今天所以能夠勝利,不是因為“純潔”,而是因為有統一戰線,如果今天還不理解這個問題,就要犯過去所犯的曆史錯誤。

毛澤東對前來彙報會議情況的中央統戰部的負責人說:對民主黨派及非黨人士不重視,是一種社會現象,不僅黨內有,黨外也有。要向大家說清楚,從長遠和整體看,必須要民主黨派。他還指出,民主黨派是聯係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政權中要有他們的代表才行。認為民主黨派是“一根頭發的功勞”,一根頭發拔去不拔去都一樣的說法是不對的。從他們背後聯係的人們看,就不是一根頭發,而是一把頭發,不可藐視。要團結他們,使他們進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如民主黨派的經費問題、民主人士的旅費問題。要給事做,尊重他們。當作自己的幹部一樣,手掌手背都是肉,不能有厚薄。對他們要平等,不能蓮花出水有高低。要實現民主,現在許多人有好多氣沒有機會出,要出的氣不外是兩種,一種是有理的,一種是無理的,對有理的要接受,對無理的要給他們講道理。我們要有氣魄,不怕批評,我們連蔣介石都不怕,還怕民主人士的批評?充其量讓人罵娘。人家拿《共同綱領》來和我們鬥爭,就讓他鬥,讓他爭。君子動口不動手,不讓批評,他當麵不能說,背後一定說,結果就會鬧宗派主義,黨內也一樣。所以一定要敞開來讓人家說。

會議上,李維漢傳達了毛澤東會議期間對統一戰線的一係列指示。會議結束時,毛澤東和中央領導同誌接見了全體與會代表並與他們合影留念。

鄧小平:統一戰線範圍以寬為宜,寬有利,不是窄有利

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在三中全會路線的指引下,統一戰線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發展階段。1979年3月,中央為統戰、民族、宗教工作部門摘掉“執行投降主義、修正主義路線”的帽子,這對於進一步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恢複和發展統一戰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979年6月,鄧小平在五屆政協二次會議上講話時指出:由於我國的社會階級狀況發生了根本變化,我國已進入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為中心任務的曆史時期,統一戰線的任務就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同時,應當積極開展工作,發展愛國統一戰線,促進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還要積極開展人民外交活動,加強同國際朋友的友好往來,為發展國際反侵略擴張的統一戰線作出自己的努力。他的講話,為新時期的統一戰線工作指明了方向,成為指導新時期統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基於上述這種曆史性的偉大轉變,統一戰線工作如何根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徹底清除“左”的思想,確立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要為四個現代化和統一祖國服務的指導思想,是一個必須進行認真研究和解決的重要問題。為此,根據中央的指示,中央統戰部決定召開全國統戰工作會議。

1979年8月15日,第十四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在北京正式開幕。這是從1963年起時隔16年之後召開的一次全國規模的統戰工作會議,也是“文化大革命”結束,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進入新的曆史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重要曆史意義的統戰工作會議。會上,代表們按照三中全會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方針以及中央領導同誌對統戰工作的一係列指示,認真總結了曆史經驗教訓,並對新時期統戰工作中提出的一些理論和政策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