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中國的中東能源政策一定程度上將受到中美油氣合作項目的製約。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北美地區成為中國石油公司海外並購的重心。2009年以來中國石油公司海外並購金額的一半以上都投向了北美的油氣項目,這一趨勢仍在延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美國的油氣投資越多,中國與伊朗等國家的能源關係受美國的影響就會越大。中國把“雞蛋”放到美國的“籃子”裏越多,受到美國外交政策製約的程度就越高,不確定性也就越大。其邏輯關聯顯而易見:在違背美國意願和政策的前提下,中國對伊朗的能源投資會影響到中國石油公司在美國本土的商業並購運作。從程序上講,中國並購美國本土能源資產需事先取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批準,而該投資委員會在決策時可能會評估中國與伊朗等國家能源關係的緊密程度。若美國認為中國與伊朗過於親密,就可能會援引“國家安全例外原則”否決中國在其境內的投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中國中東能源政策的“自由度”。
綜上所述,國際能源格局的深刻調整給中國能源外交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造成了新的挑戰。石油對外依存度的不斷攀升使中國能源安全形勢極為嚴峻複雜,尋找安全、可靠的油氣供應來源成為中國能源企業“走出去”的首要任務。在拓展能源供應多元化戰略的同時,應從資源、回報和風險三方麵綜合謀劃海外發展戰略,趨利避害,實現穩健發展。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項目“我國對非洲能源合作中的國家風險評估研究”(項目批準號:12CGJ01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凱)
[1] 郎一環、王禮茂:《世界石油供應板塊地緣格局及重心遷移的驅動力機製研究》,載《中國能源》,2009年第8期,第9—10頁。
[2] The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Monthly Energy Review, May 2014,p.69.;The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Growth in U.S. hydrocarbon production from shale resources driven by drilling efficiency,http://www.eia.gov/todayinenergy/detail.cfm?id=15351&src=Natural-b2(上網時間:2014年3月11日)
[3] Wendy Koch,U.S. shale gas boom drives $120B in LNG export projects, USA today, May 16, 2014.
[4]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World Energy Outlook 2013,p.73.
[5] The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country analysis brief of Canada, September 17, 2012,http://www.eia.gov/countries/analysisbriefs/Canada/canada.pdf.(上網時間:2014年7月1日)
[6]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Producers (CAPP),2014 Crude Oil Forecast, Markets and Transportation, June 9, 2014 ,p.4.
[7] 同[4],p.364.
[8] 同[4],p.28.
[9] The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country analysis brief of Venezuela, June 20, 2014. http://www.eia.gov/countries/analysisbriefs/Venezuela/venezuela.pdf.(上網時間:2014年7月3日)
[10]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Update on Overseas Investments by China’s National Oil Companies,June 2014,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