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係。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方法論啟示:要堅持用內因和外因辯證關係的觀點看問題,要重視內因的作用,同時也不能忽視外因。
(5)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方法論啟示:要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堅持適度原則,重視量的積累,學會優化結構,並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
(6)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進,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
方法論啟示:要堅持用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堅信前途是光明的,準備走曲折的道路。
(三)矛盾的觀點
(1)矛盾的普遍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矛盾雙方各有其特點。
方法論啟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係。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聯結。
方法論啟示:要學會正確認識事物,掌握認識秩序。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
(3)主次矛盾關係。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而次要矛盾則處於從屬地位,不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啟示:要善於抓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同時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次要矛盾。
(4)矛盾的主要方麵和次要方麵的關係。矛盾的主要方麵是指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麵,而矛盾的次要方麵則是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方麵;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係;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啟示:看問題既要全麵,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論是兩點中的重點。
(第三節) 曆史唯物主義
(一)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係原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反之起阻礙作用。
方法論啟示:要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二)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崇高的理想對人生、對社會有著重大的指導、促進作用。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曆史的創造者。
方法論啟示:必須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應做到:①相信群眾②依靠群眾③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