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繼續說:“孟子要給老百姓置產的思想是很對的我們作為國家領導者,就應該為人民生活出路事先想辦法”
“我們放棄了平均土地的辦法,原因是平均土地,管不了多少年,最後還是會走向土地兼並,大多數人還會喪失土地我們采取了限製土地兼並的政策,讓土地從土地多的人手中向土地少的人手中轉移,實現土地大致平均這樣還不夠,我們鼓勵人口多的地區,向人口少的地區轉移國家提供土地,國家提供人口轉移的條件!實現大多數人有土地有房屋”
“人口逐漸增加是必然的,隨著農民耕作器械的增加,耕作麵積的提高,我們以後就不需要那麼多人參加農業勞動這一部分人口隻有向工業商業服務業發展”
“我們朝廷就要與農民進城務工進城經商創造條件我們要知道農民進城的第一步是艱難的,就像我們認識到內地人口向邊疆轉移的初期的艱難一樣我們要在各個城市購買土地,在工礦區購買土地,建立房屋對第一年進城的農民,我們免租金給他們住房以後再提供租金廉價的住房在農民變成城市人變成工人變成商人後,他們為了提高生活質量,他們就會自己買房我們的城市化水平就可以提高了”
“經商務工就成為我們給老百姓提供的另一條出路大量農民經商務工還會給我們國家提供大量稅收”
“農民向邊疆向城市,都需要朝廷在他們邁出第一步的時候給與他們幫助”
宋獻策說:“聖上說的我們人口向邊疆人口少的地方轉移,農民進城經商務工,是一條好的出路最重要的是朝廷出錢,解決了農民邁出第一步的艱難開發邊疆農民進城最終都會為國家增加稅收,解決他們從家鄉邁出的第一步是重中之重”
李大亮說:“臣還想到一個事情聖上以前為了避免漢族人報複女真人,提出了變女真人為漢族人的辦法”
“臣還想起秦始皇的‘書同文’我們漢族人最早在中原,因為有先進文化,同化了很多民族以前主要是各民族主動融進漢族現在我們漢族的地區很大!漢族人口最多!聖上講長治久安,怎樣實現呢?除了剛才說的辦法,臣看變少數民族為漢族,全國都是一個民族,有人想挑撥中國的民族矛盾,來實現自私的目的,就不會實現以前主要是各民族主動融進漢族,今後我們要在政策上要主動融合中國的全部少數民族大家都是一個民族,民族矛盾就沒有了”
“臣這次帶兵到少數民族地區,他們緊鄰的民族之間,長期不和,長期‘打冤家’我們漢族這樣大,就沒有打冤家的問題‘打冤家’真是一個極壞的毛病打過去,打過來,民族仇恨越積越深,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
“書同文,就是我們今後大量推廣漢語,學校教的就是漢語語音要以河南關中的話作為主要推廣語音隻要努力,要不了一百年,全部使用漢語民族問題上就沒有了,中國人大家都是漢族人了在民族問題上,就長治久安了”
李岩帶頭鼓起掌來
李岩想起現代的美國,世界各國都向美國移民美國怎樣融合世界民族呢?就是用英語作為國家通用語言官方語言各個官方學校一律教授英語再多的民族也融合在官方英語之下了中國也應該用漢語來融合各個民族,我們的民族互相之間,幾千年來互相就有友好交往,比美國融合世界民族簡單得多
李岩說:“朕還有一個長治久安的事情大家都讀過孟子,孟子說:‘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孟子說:要“國人皆曰賢然後查之,見賢然後用之”
“我們官員安排,都是吏部安排提拔與老百姓無關”李岩想起中國現代官員的安排,也是組織部人事部安排提拔,也與老百姓無關
“提拔官員與老百姓無關,官員就不會看老百姓的眼色行事,隻是看上級的臉色行事,甚至看有錢人的臉色行事”
“先皇帝造反,就是地方官員逼反了的杞縣的縣官不顧老百姓死活,也變相將朕逼反了,將杞縣老百姓逼反了”
“這怎麼能使社會長治久安呢?”
“安排官員,我們國家這麼大,老百姓肯定不認識官員我們要求官員回避老家,害怕他以權謀私老百姓不認識官員,國人怎麼可能‘皆曰賢’呢?”
“但是,官員到地方幹了兩年,老百姓就知道他是好官或者壞官,就可以說這個官是賢或者不賢了”
“所以,我們官員提拔任免,要加一條每兩年,我們各地官員,老百姓對他們來一次信任投票他在一個地方已經當官兩年,老百姓可以說他好或者壞了沒有通過信任投票的官員我們就調離他到另外的地方,免得他禍害當地老百姓兩次沒有通過信任投票,我們就降他的官員級別三次沒有通過信任投票,我們就免除他的官員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