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再破江南大營,橫掃蘇、常(1 / 3)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根本想不到,他率領太平軍踏破江南大營、橫掃江蘇、圍攻上海,竟然就成了李鴻章創建淮軍、平步封疆的不凡成就。

李秀成策劃五路大軍圍攻江南大營,時間在鹹豐十年(1860年)。當時,太平天國的天京城被江南大營圍得鐵桶一般,李秀成的計劃本來隻是破解天京之圍,而徹底踏破江南大營,實在出乎他的意料和所求。

太平天國定都金陵改為天京後,官軍在江北揚州建起了江北大營,在金陵城東建起江南大營。江北大營在鹹豐六年和鹹豐八年先後兩次被踏破,再也沒有建起來;江南大營於鹹豐六年被踏破,鹹豐八年重新建起。自從太平軍興以來,國家經製之師八旗綠營一敗塗地,而隻不過是鄉間練勇的湘軍卻是風生水起,焉然成為平叛的主力。因此,以八旗、綠營為主力的江南大營,是經製這師僅存的碩果,是在支撐著朝廷的臉麵,朝廷自然是寄予無限厚望。然而,江南大營統領、欽差大臣和春,卻難孚朝廷重托。

和春是滿洲正黃旗人,屬於正統的皇上親領的上三旗,從太平軍廣西起事開始,他就與向榮一道尾追太平軍出廣西、入湖南、進湖北、赴金陵,在滿人中算得上久經戰陣。不過,他有八旗大爺的通病,喜歡恭維,華而不實,看不起漢將。更糟糕的是他用了一個小人王浚作翼長,此人最擅長的是恭維巴結,大聰明沒有,餿主意一皺眉頭就出來,由他把持軍政,弄得上下都是意見。尤其是他出了每月隻發半餉的餿主意,手裏攥著30多萬兩銀子不往外放,說待克複金陵後補發,想以此激勵將士效命。這些綠營、旗兵,當兵就是為了拿餉,拿餉就是為了吃喝玩樂,整個江南大營,吃喝嫖賭,樣樣俱全,遊娼四出,似集鎮如青樓。如今餉不湊手,酒賒不出來,婊子不買帳,士氣不但低落,而且憤憤不平,就像一堆火藥桶,一個火星就可能來個火燒連營。

軍務幫辦張國梁看到軍隊中的危機,屢次向和春苦求發軍餉,而和春一概不應。張國梁是土匪出身,外號大頭羊。當土匪時就以仗義、不妄殺出名,參加過天地會,後來被向榮招安,跟隨向榮作戰,屢立戰功。就連鹹豐帝也知道張國梁勇猛能戰,令圖形進覽――也就是請人畫下像來,送到大內請皇上禦覽,這是非常高的榮耀。要論帶兵打仗,張國梁比和春強的多,但他是漢人,低滿人一等,所以向榮戰死後,繼任欽差大臣的不是能打善戰的張國梁,而是遜色不少的滿州正黃旗人和春。和春知道自己不及張國梁,但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因此事事為難張國梁,張國梁說東,他偏要西。因此,張國梁來為士兵討餉,就更加不可能發全餉。張國梁的部下都為副師鳴不平,說:“各位兄弟,等長毛來進攻的時候,咱們都不要動,看大帥和翼長怎麼拿銀子去破敵。”

如今五路長毛攻來,最能戰的張國梁部情緒又如此,江南大營實在岌岌可危。和春心裏也急,但仍然放不下滿人的架子,不與張國梁商議,卻連寫七封雞毛信向兩江總督何桂清求援。

兩江總督何桂清(1816年-1862年),字叢山,號根雲,雲南昆明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的進士,然後編修、內閣學士、吏部侍郎、江蘇學政,幹的都是文職。太平軍興後,正在江蘇學政任上的他,洋洋數千言,上折言兵事。鹹豐帝以為他真知兵,讓他出任浙江巡撫。在浙江巡撫任上,千方百計為安徽官軍籌餉,所以又得到鹹豐帝的讚賞。後來兩江總督出缺,文淵閣大學士彭蘊章極力舉薦何桂清出任,鹹豐帝當即答應了。何桂清骨子裏是個文人,並不知帶兵為何物,但他偏偏有誌要做個真正的總督――總督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嘛!所以太平軍五路進攻江南大營,他反而認為是自己的機會――如果和春被長毛打得落花流水,那麼自己來接替他是順理成章。所以,他以常州也發現大批長毛、必須力保官軍糧餉後路為由,不但不肯發兵相救,而且把浙江趕來的一萬多人,統統留在了常州,名義上是堅固官軍後路、保護蘇東膏腴之地,其實隻為保護他總督府的安全。

鹹豐十年閆三月初,太平軍發動總攻。當天還是晴空萬裏,夜裏開始雷雨交加。官軍士氣低落,又兼大雨,更是無心戀戰。江南大營西南長壕首先被太平軍攻破,天京城內的太平軍見援軍到來,士氣大振,也衝出來撕殺,扔出的油火罐點燃了官軍的火藥庫,一時間爆炸連環,火光衝天,官軍紛紛逃散。太平軍連破50餘營,總兵黃靖、副將馬守富、守備吳天爵被擊斃。江南大營副帥張國梁聽到西部營壘有戰事,帶兵趕來,見西部營盤已失,官軍已經潰不可擋,隻好原路返回,決定固守大營東北半壁。誰料大營中的官軍無心戀戰,四處放火,趁亂潰逃。大軍統領、欽差大臣和春因為飲酒過度,槍炮轟鳴中依然酣睡不醒,被他的外甥副將常亮等人叫醒,告訴他太平軍正在發動進攻,他不但不信,還要躺下繼續酣睡。直到帳外燃起大火,潰兵洶湧,他才被嚇醒,連鞋子也沒來得及穿,一路狂奔,經石埠橋再換船逃到鎮江。半天一夜的時間,太平軍順利攻破結營近百裏的江南大營,繳獲了大量槍炮、火藥、鉛子,以及白銀十餘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