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最後一批學生(2 / 2)

隻不過現在的農業呈現的專業化趨勢,開始走大規模集中化管理。工業當做最後也是一種極端,因為工業並不像以前的時候,不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就可以建立起來。現在的工業是呈現非常高的科學性,工廠裏的工人除了普通的工人,剩下的都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去科學的學習,才能夠管理生產。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低產能高汙染,低技術的企業慢慢的淘汰。這個東西其實是很殘酷的一個過程,未來的工業對工人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就不像現在,隻要是個人,我教會了你生產的東西,你照著做就行了。

現在的葉天也就繼續開始了教學,五個徒弟,都是從機床學校出來的。名字也就沒有什麼了,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葉天懶得改口,老二和老四是女同誌,剩下的都是三個男的。這五個人學習成績還是不錯的,如果有後世完善的條件的話,他們的成績一定是超過自己的。

從在山西的時候就開始教授學生,但是每次都是教到一半就調走了,每一次都教授的不成功。總之就五個人,這次是自己走到哪兒,他們要跟到哪兒。除非說,他們親口說不想學了。理工科說到底是一個門非常枯燥的學科,他沒有那麼多機緣巧合,也沒有那麼多偶然性。這能做到的就是在成熟的工藝上加上合理的設計,同時還要從功能性上考慮成本。

葉天現在能會的就是把那張表背熟了,就是那張國標的公差配合和精度表,一天能做的就是簡單的給他們梳理一下這張表的合理性。現在的葉天,開始踏實起來,不求做出什麼攻擊了,隻求能留下點東西。

“所以我首先我們來看,孔徑公差我們要怎麼設計……”

葉天在台上講,下麵的五個學生記筆記,這些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一些知識。葉天教授起的呢,也比較好教。

“為什麼我們要按這個標準來執行呢?蘇聯不是也有標準嗎?”

學生忽然提出了這個問題,葉天思索著怎麼回答。

“世界上的工業強國都有自己的工業標準,我這個標準也是參考的是我的經驗出來的。工業標準並不會交給其他國家為什麼這麼設計,設計思路就不一樣如何能夠讓你去理解和學習呢?我們中國人一定要自己有自己的標準,我們抄的再多模仿的再好,在國際聲譽上也是別人的聲譽。”

至少在九零年國標頒布之前,國內的生產廠商,標準都是各幹各的。他們都是講究了一錘子買賣,自己廠的零件隻能修自己廠的設備。但是這不符合一個工業大國的要求,自己的標準出現了才是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的基礎。

葉天不敢保證自己的話能夠說服這一些學生,到時候誰能繼承這些標準,這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葉天在筆記本上寫了一下,然後繼續對著這五個學生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