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茶的太監插了一句:“李將軍,這是江南那邊送給皇帝的貢品茶,一年才不到半斤,皇帝給了大王二兩,大王一直舍不得喝,朝中文武大臣和大王身邊的大臣們沒有一個人能喝到過,今日大王卻讓老奴給將軍泡一杯······”
趙子良擺手訓斥:“你這個老東西,這麼多嘴作甚?趕緊滾吧,本王有事跟李將軍談談!”
“是,是,老奴告退!”老太監說著躬身退了出去。
李晟端著手裏的茶杯,說道:“原來這茶這麼珍稀,臣是一個粗人,喝這麼珍稀的茶實在太浪費了!”
趙子良搖頭道:“不要太在在意,任何事物在不同的人的眼裏的價值是不同的,就比如本王喜歡喝茶,這茶就是好東西,而你不喜歡喝茶,所以這茶在你眼裏不值一文!今日讓太監泡這個茶葉不是為你,是本王自己想喝了,你想想,再好的東西也不能久放,放久了會變質,味道就不好了!”
李晟笑道:“那微臣就安心了!”
喝了幾口茶,趙子良問著清新的茶香,體味著清爽茶水在口中的餘韻。放下茶杯便問道:“第三軍團現在有多少兵力?”
李晟回答道:“按照軍機院的編製規定,整編滿員是三萬人,第三軍團的兵力已經滿員,不過新加入進來的兵士們都還沒有完全完成訓練,有一半的科目雖然已經訓練一段時間了,但訓練的成績都還沒有達到要求!”
趙子良歎道:“一個兵士要完成全部的訓練科目並達到規定的成績要求差不多要經過三年的刻苦訓練,這個時間長了一些,現在各軍團也才進行了兩年,將士們的成績還沒有達到要求也算是正常的。但本王這裏等不了這麼長時間了,朝廷削藩必須進行了,如果進行削藩,必然有不開眼的藩鎮起兵造反,朝廷各軍目前都在整訓,還需要不少時間,這期間如果發生什麼事情,本王身邊沒有可靠的軍隊應付突發狀況。經過仔細考慮,本王決定把第三軍團暫時留在長安,隨時準備討伐不臣,找你過來,就是想問問你的意見和想法!”
李晟站起來抱拳道:“微臣沒有任何意見和想法,大王一聲令下,微臣和第三軍團三萬將士堅決服從軍令!”
趙子良點頭道:“那好,第三軍團現在還在西門外駐紮吧?神武軍被抽調去襄陽平叛之後,灞橋軍營就空出來了,最近神武軍殘部要調回來休整,但兵力人數所剩無幾,而且他們在城內有駐地,第三軍團就駐紮在灞橋軍營是沒問題的!”
李晟抱拳道:“是,微臣會安排好的!”
神武軍本來是禁軍,一直負責護衛皇帝和皇宮的安全,不過之前要征討李忠臣叛亂,因此被調到灞橋軍營做過準備,灞橋軍營分為左右兩營,每營可駐紮一萬五千人,李晟的三萬兵馬恰好可以抓紮進去,不過由於第三軍團戰馬比較多,因此第三軍團駐紮進去之後顯得有些擁擠,對糧草的需求也比同等兵力的軍隊更多。
臘月二十八,哥舒曜終於帶著三千神武軍殘部返回了長安。趙子良派杜甫代他前往東門外迎接,盡管哥舒曜在平叛過程中吃過不少敗仗,損失了不少兵力,在守襄陽期間把神武軍打得隻剩下三千人,而且還個個都是傷殘人士,但哥舒曜和神武軍的抵抗精神在趙子良看來還是值得肯定和嘉獎的,而且為了樹立典型,趙子良也決定對哥舒曜和神武軍進行褒獎,並同時讓朝廷有關衙門進行配合宣揚,告訴世人,朝廷就需要哥舒曜和神武軍這種誓死與城共存亡的將領和軍隊。
哥舒曜看見杜甫,下馬上前抱拳拜見:“末將哥舒曜拜見杜大人!”
當年在洛陽,杜甫已經成為趙子良的幕僚,那時哥舒曜去洛陽領回哥舒翰的屍首,因此與杜甫打過幾次交道,見過幾次,所以認識。
杜甫把哥舒曜扶起來笑道:“哥舒將軍不必多禮,我的官階可不會你比高。大王派本官過來迎接將軍和神武軍將士們,大王說將軍和神武軍在平叛和守衛襄陽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視死如歸的精神值得所有軍中將士們學習,你們對抗叛軍和守衛襄陽的表現堪稱豪壯,大王已經下令朝廷各軍以你們為楷模,並派本官前來慰勞將軍和神武軍將士們!大王下令,神武軍進城駐紮在原營地,將軍安頓好之後在過年之前去一趟攝政王府,大王想見見你!”
哥舒曜抱拳慨然淚下道:“有大王這番評價,曜和神武軍將士就算全軍覆沒也值了,請杜大人代為轉告大王,末將安頓好兵馬之後就立即去拜會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