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官員們很多都拿著毛筆一邊聽一邊記錄,這時聽到趙子良說完後問話,立即答應:“節帥,我等都記下來了!”
第二天,趙子良等一行巡視隊伍離開東林守捉前往西林守捉。
十一月初十,巡視組抵達了西林守捉,這裏是趙子良的老巢,趙子良一直對這裏十分重視,守捉使勃勒罕以前是趙子良的親兵侍衛長,趙子良對他信任有加,也放心把西林守捉交給他治理。
勃勒罕原本是不識字的,後來跟在趙子良身邊久了,趙子良對他的要求也高,他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盡管還不能寫文章,但識字閱讀已經沒有什麼障礙,這也是趙子良把老巢交給他治理的原因之一。
勃勒罕以及守捉府的上下官員都沒有得到趙子良等人巡視組要來巡視的通知,因此也不知道趙子良抵達了西林守捉城。
隻有當趙子良等人出現西林守捉城門口,守城的校尉才迅速派人去守捉府通知,等到勃勒罕帶著官員和將校們趕到城門口時才得知巡視組已經去了鋼鐵廠。
於是勃勒罕又帶著官員們去鋼鐵廠,終於在鋼鐵廠的煉鋼生產廠房見到了趙子良一行人。
“末將等守捉府上下將校官員拜見節帥!”
趙子良擺了擺手:“來的時候沒有通知你們,就是想要看看真實情況,鋼鐵廠的情況與我預想得要好!”
說完,趙子良問鋼鐵冶煉大匠劉洪義:“如今煉鐵廠房每日可以煉出多少生鐵?”
劉洪義拱手道:“最多時可以煉出生鐵兩千斤!”
趙子良又問煉鋼大匠柳天賜:“柳師傅,如今每日可出鋼多少?”
柳天賜躬身拱手彙報道:“啟稟節帥,如果沒有其他原因打斷生產過程,每日可以出鋼八百斤!”
趙子良點頭,先是對鋼鐵廠的生產量表示了肯定,這鋼鐵廠剛開始成立時每日出鐵量不過七八百斤,出鋼量隻有三四百斤,如今產量都翻倍了,脫離了作坊的形式,正是邁入了工廠的行列。
接著趙子良又指出了不足:“不論是煉鐵還是煉鋼,產量在暫時沒有辦法增加的情況下一定要穩定,除非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不能今日生產生鐵兩千斤,明日就隻有一千八百斤了,在一定的階段時期,產量的穩定就說明我們對這種技術的掌握已經很成熟,在排除其他因素的情況下,產量不穩定就表示技術還不成熟。這是目前我們鋼鐵廠的第一個不足,第二,技術人員還不足不夠,兩位大匠還要教出更多的徒弟出來,要大膽的讓已經掌握了技術的徒弟們獨當一麵,你們不要當心出現‘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事情發生,匠人的級別評定在我們這裏不全是靠自身的手藝技術的精深程度,還要看他培養了多少徒弟,徒弟越多、徒弟又收徒弟,徒子徒孫越多,才有資格稱宗道祖,否則你們永遠隻能是一個大匠,把你的技藝傳播得越多人學習、又能夠研究出更加精深的技藝,這也屬於傳播文明,這是大功德,後人會記住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