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商家堡船又行了兩日大家才上岸改走陸路。坐車難免顛簸,好在沿途有驛站歇息,雖然比坐船辛苦但不那麼枯燥。一家人長途跋涉,終於在九月二十二日那天到達了寶豐縣城。寶豐縣的縣丞主簿早已得到消息,早早地帶人在城門口迎接。
“哎呀,辛大人您可終於來了,屬下日日派人在城外候著,就怕錯過了迎接大人一家。大人不愧是尚書府出來的,這威儀這氣派,咱們這些土包子呀就是望塵莫及啊。”說話的是個中年矮胖子。在老太爺的提點下,辛思仁赴任之前對寶豐縣衙的一套人馬做了大致的了解。陳氏平日說話提到過,所以辛明彤一下便猜出這應該是寶豐的印縣丞了。
姓印的是寶豐相鄰元溪縣人士。原本是元溪縣令,因為過分貪腐民憤極大,老百姓推舉當地有名望的鄉紳上書州府衙門請求罷免他,萊州知府雖收了其不少好處想保他,但證據確鑿民怨太大,沒法子最後隻好將他降職調到寶豐。此人一副溜須拍馬的嘴臉,辛明彤看著便心煩。
“辛大人您來了便好,潘縣令急著赴任,這兩個月衙門裏堆積了好些公務,屬下們就盼著大人您來定奪。”主簿姓管,是個五十多歲麵容清臒的老頭,本地人士。可能因為年紀大了無心升遷,根本不屑於討好上司,他說的便是實在話。
大晉朝的縣衙一般都是分前後兩部分,前頭是辦公場所,後頭是官員住所。印縣丞在元溪臭了名聲,一家子都沒臉再住下去了,調到寶豐後便在寶豐縣城購置了大宅子,管主簿則有自家的祖屋,這兩家都不住縣衙,那麼寶豐縣衙後院便隻住辛明彤一家,這也是辛思仁事先打聽好了,陳氏非常滿意的地方。
縣衙的房子雖然老舊沒法兒跟京裏辛府的宅子比,但麵積卻比京裏大家住的院子大。因為起初便是打算給三家人住而建造的,所以整個縣衙後麵分成三個獨立的院落。陳氏權衡了一通還是這樣分派,自己和辛思仁占據了最大的院子,這本來便是準備給縣令一家住的,所以這個大院子裏頭又隔出了兩個小院子。辛明彤被安排在了其中一個小院子裏。
另外兩個原本給縣丞和主簿兩家的小一點的獨立院子一個讓辛明柏辛明楠兩兄弟住,一個讓馮氏和辛明青住。馮氏見自己母女住的院子比辛明彤的院子還大,心裏很不安,打算去跟陳氏要求換一下,石婆子勸阻道:“主子好不曉事,你若是換去那邊,豈不是讓大奶奶以為你想緊靠著大爺。再說大奶奶這般安排,也是為了她自己方便看著六姑娘。”馮氏低頭一想覺得石婆子說得有理便作罷了。
之前在辛府的時候,馮氏沒有資格跟辛明青住在一個院子裏,母女兩個想說些悄悄話都得繞一大段路。這回不但能跟馮氏住在一個院子裏,而且院子還這般大,辛明青快速將院子裏的每一間房都巡視一遍,美滋滋地設想著這裏用做什麼,這裏擺放什麼。石婆子看著快活似花間蝴蝶的辛明青,一張老臉也綻放成了一朵菊花。
果然是出京好啊,你看這頭便開得不錯。偏僻小地方,規矩沒有那麼講究,嫡庶之別也就沒有京裏那麼嚴。大姑娘沒來,連錢氏的女兒都沒來,六姑娘一團孩氣又胖乎乎地,想跟四姑娘搶風頭根本不夠格。這是四姑娘上位的絕好機會,可惜主子太過老實木訥,自己一定得幫四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