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作者:王惠萍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現在,已經走過了90年的光輝曆程。這90年,是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追求真理、開拓創新的90年;是為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不斷艱苦奮鬥、發憤圖強的90年;是為完成肩負的曆史使命,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不斷經受考驗、發展壯大的90年。這90年,也是工會組織在黨的領導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職盡責、發揮作用的90年。
多年來,在中共雲南省委和全國總工會的正確領導下,各級工會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認真履行職責,通過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雲嶺先鋒”工程、“三個一”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為推進雲南工運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思想保證、作風保證。全省各級工會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理論創新帶動體製創新和工作創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工會服務大局成績顯著、社會作用更加突出,工會工作覆蓋麵不斷擴大、工會組織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工會維權機製逐步完善、服務職工能力明顯提升,工會事業得到全麵發展,工會各項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緬懷黨的曆史,使我們更加堅信: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開創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勝利,譜寫國富民強的輝煌篇章。緬懷黨的曆史,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的黨;是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黨;是肩負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重任,深受全國各族人民擁護和愛戴的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當前,我國和我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了“十二五”時期,責任更加重大,任務更加艱巨。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各級工會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增強憂患意識,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全麵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製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為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積極貢獻。要緊緊圍繞“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職工群眾、提高機關效能,加強基層組織”的目標要求,以 “科學發展創先進、維權幫扶為職工”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把創先爭優活動與推動中心工作和業務工作結合起來,與完成急難險重任務結合起來,緊扣黨組織和黨員實際,使創先爭優活動更加符合實際,更加科學有效,更能體現群眾意願,切實為推進工會重點工作和富裕民主文明開放和諧雲南建設作出積極貢獻。要把加強黨組織建設、提高黨員隊伍整體素質作為黨建工作的主要內容,通過多種方式、多種途徑為黨員幹部提供學習培訓和實踐鍛煉機會,不斷提高黨員幹部解決實際問題、推進科學發展的能力。要加強作風建設,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發揚密切聯係群眾的優良傳統,把群眾利益擺在第一位,真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要按照中央和省委關於加強與創新社會管理的新要求,充分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組織引導廣大職工依法有序參與社會管理,推動社會建設,自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要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做群眾工作的強大優勢和獨特作用,主動做好組織職工群眾、引導職工群眾、服務職工群眾和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的工作,充分發揮黨聯係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在參與社會管理及其創新上取得新成效。
回顧過去我們倍感自豪,展望未來我們激情滿懷。讓我們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八屆十一次全會精神的指引下,以昂揚的鬥誌、奮發的風貌、必勝的信心,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實施“十二五”規劃和“兩強一堡”戰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