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用忍計——溫和地糾正孩子的“出格”行為(2 / 3)

因此,如果孩子的“追星”行為沒有影響他的學習和成長,家長們就不應該過多幹涉,但如果孩子過分沉湎於“追星”,為追星而逃課,胡思亂想,那麼家長就不能再放任了。

可是怎樣教育“追星”成“癡”的孩子呢?心理學家建議我們首先要“用忍”,就是說不能一上來就粗暴打罵,應該是盡量理解孩子、引導孩子。

(1)弄清楚孩子為什麼追星

孩子過分迷戀偶像,父母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與孩子存有隔閡,要分析孩子追星是因為壓力過大、追求理想的自我、情感出現困惑,還是隻是“隨大流”。知道了孩子追星的深層原因,才可能理解幫助孩子。比如有一個孩子就是因為在學校和同學關係不好才追星的,後來在父母、老師的關心幫助下,改善了與同學的關係,她就不再像以前那樣癡迷明星了。

(2)態度要溫和不要粗暴

一位母親憤怒地責罵她的孩子:“幹點什麼不好,非要‘追星’!再讓我看見你買什麼寫真集,我一把火燒了它,沒出息的東西!”孩子斜著眼睛看他的母親,“愛燒就燒,最好連我也一塊燒了,‘沒出息的東西’你還留著幹嘛……”

孩子通常認為,追星是自己的事情,別人沒有權力幹涉。父母武斷地認為孩子追星不好,並粗暴地幹涉孩子的追星行為,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導致孩子與父母對立起來,甚至引發更大的矛盾。

(3)幫孩子選擇好的“偶像。”

父母不妨幫孩子選擇一些優質偶像,首先要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讓他知道值得學習、崇拜的人物有許多,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讓孩子在比較中形成自己的判斷。其次要給孩子講述偶像人物的努力過程,激勵孩子頑強拚搏。最後還要與孩子討論偶像人物的哪些行為是值得學習借鑒的,哪些行為不能摹仿。

[用忍計妙解]:粗暴的幹涉隻會讓孩子走向極端,因此父母們應先忍下怒火,這樣才能冷靜地、理智地教育孩子。

2.粗暴隻會使孩子更加逆反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的煩惱也就越來越多了,比如青春期孩子的逆反,這個時期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難管,他們任性,故意和父母作對,經常有一些令人生氣的舉動。一些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總是對孩子進行粗暴的管製,有的父母脾氣上來了還要體罰孩子,然而這樣做通常隻會使孩子更加逆反。

父母們應該認識到,逆反是青春期孩子發泄情緒的一種方式,父母應該冷靜處理,不要總和孩子“頂牛”,“用忍”勿躁,多和孩子溝通,這樣才能逐漸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鍾岩16歲了,16歲的他總是表現得特別扭,他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聽話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崇拜父母了,甚至覺得父母說的話很多時候都是錯的;當父母吩咐他做事時,他常有發火的衝動。有一天早晨,鍾岩拿起沙發上的T恤衫就要穿,媽媽卻攔住了他:“等等,我給你燙一下,這件太皺了!”鍾岩卻固執己見,說其他的孩子都穿著皺著的襯衫。媽媽堅持要幫他把T恤衫燙平,這時,鍾岩突然發起火來,他把衣服揉得皺皺巴巴的,然後穿好,氣衝衝地說:“看到沒有,我就要這麼穿,這叫個性!”然後連早飯也沒吃就跑到學校,媽媽意識到兒子的逆反期開始了。晚上,鍾岩回到家裏,準備迎接預想中的責罵,當然他也準備好了回擊。可是媽媽什麼也沒說,同往常一樣招呼他吃飯,好像早上的事情沒有發生過一樣。吃完飯後,鍾岩忍不住了,他開始問媽媽:“您不生氣嗎?為什麼不衝我發火?”媽媽笑了:“不,你長大了,也有自己的看法、主張了!今天早上,我本來很生氣,可後來忽然意識到,我不該衝你發火,這個時候你需要我的理解。”鍾岩沉默了一下,然後輕輕說了句“對不起,媽媽!”從那以後,媽媽很少再對鍾岩的生活細節進行幹涉,而鍾岩也總是盡量避免用不禮貌的口氣對媽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