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考慮孩子的實際能力。有的孩子雖然有一定的自尊心,但天賦平平,縱使你的激將法用得再巧妙,也難以調動他的積極性,就是把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也難以達到理想效果,有時反而適得其反。有個孩子在校學習成績很差,他父親對他說:“這次考試你要是進不了前十名,就別進這個家門,我也就算沒有你這個兒子。”因為這個學生基礎太差,考試後仍有幾門功課不及格,這個孩子便不敢再進家門,竟投河自殺了。這樣的後果完全是由於這位家長不考慮孩子的實際能力,而一味刺激孩子,結果把自己的兒子給“激”死了。
最後,激發孩子要把握一個“度”。因為激發計所使用的言辭都是比較激烈的,所以,在使用這個方法時應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建立在孩子能經受“刺激”並轉化為“精神能源”的基礎上,如果失去了這一基礎,就難以如願以償。另外,還要注意掌握“激”的度,即分寸,“激”不到一定程度,則引發不起“奮”,但如果“激”過了頭,又會適得其反。
[激發計妙解]:適度刺激孩子的自尊心,就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好勝心,讓孩子潛在的積極性得到發揮,以收到出奇製勝的功效。
3.積極轉化孩子的嫉妒心理
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嫉妒心,嫉妒心表現在孩子身上是非常自然的,但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嫉妒心理不及時控製、轉化,那麼這種嫉妒情緒就會越來越強,直到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比如,有一位叫張元的同學,成績常排在全班第一。可是,每次臨近考試,他的筆記本和複習資料都會不翼而飛;更讓人氣憤的是,在一次期末考試開始前的一小時,他接到“母親車禍,速回家”的傳呼,可是當他滿頭大汗趕回家時,母親卻安然無恙地在家看電視,“車禍”純屬子虛烏有。事後經查,這些事全都是同班一個同學所為。這位同學的成績也不錯,但常常排在張元的後邊,為此,他心中妒恨不已,於是采取種種不光彩的手段幹擾張元的學習和情緒,希望自己能超過張元。
因此,父母們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嫉妒心過強,就應該及時采取措施,轉化孩子的嫉妒心理。而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激發計”。比如如果孩子嫉妒同學成績比自己好,或者某方麵比自己強,父母不妨激孩子:“嫉妒別人的優點,恰恰說明了自己不如人家;嫉妒別人是因為別人有超過你的地方。”用這樣的方式,激勵孩子去學習別人的長處,而不是嫉妒別人所取得的成績,最終讓孩子明白“與其嫉妒他,不如趕上他、超過他”。
小宇背著書包氣呼呼地回到家裏,他的神情引起了父母的注意。“怎麼了?小宇?”媽媽關心地湊了過來。小宇生氣地一撇嘴:“媽媽,還記得王浩嗎?”
“啊!不就是那個1千米跑第一的孩子嗎?”
“有什麼了不起!就是他,今天籃球隊選人時,他在一邊窮表現,結果他被錄取了,我卻被‘刷’下來了!瞧他那樣,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爸爸的臉沉了下來,在旁邊重重地哼了一聲:“這孩子,竟然還妒嫉了!”爸爸連一眼都沒再看小宇,轉身回房間了。小宇又愧又怕,滿臉通紅地坐在沙發上看著媽媽,他感覺到爸爸因為他說的話而有點看不起他,但他卻不知道為什麼。媽媽也嚴肅了起來:“孩子,知道嗎?你在嫉妒人家王浩,嫉妒他就說明你承認自己不如他,你爸爸當然要失望了!嫉妒有什麼用,隻會讓人家笑話!如果你不高興被他甩下了,那就努力練球啊!下次再選隊員,爭取也進球隊不就行了!”小宇點點頭,拿著書包回房間去了。那年秋天,小宇果然也被選進了籃球隊。小宇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了這樣一段話:我不要嫉妒別人,因為那就是承認我不如人。總會有人比我更好,我隻能是不斷地學習再學習。
父母的激發計奏效了,小宇成功地把自己的嫉妒心轉化為了學習的動力。生活中,像小宇這樣的孩子可能還有不少,但卻不是每位家長都能像小宇的父母這樣成功轉化孩子的嫉妒心,一些家長說教,一些家長對這種情況置之不理,這都是錯誤的,家長們應抓住孩子表露嫉妒情緒的契機,利用激發計,喚起孩子不服輸的精神,幫孩子徹底戰勝嫉妒情緒。
[激發計妙解]:在運用刺激孩子的方式來轉化孩子的嫉妒心理時,一定要多鼓勵少責備,這樣才能把嫉妒心變成促進孩子向上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