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立規計——用合理的規則讓孩子學會自控(2 / 2)

孩子的房間怎樣才算幹淨,你可以看出來,上表所列的檢查項目是可行的。但事實上,許多父母都可能對孩子製定一些不太現實的規矩。這通常發生在青少年身上。

比如,“你必須隨時保持房間的每個角落都一塵不染”,這個規則就很不可行,因為孩子不可能一天到晚守在家裏搞衛生。“你應該盡量保持房間的整潔。”這可能就是比較可行的規則。

[立規計妙解]:訂立一套規則,不僅可以讓孩子自覺做家務,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自控能力,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是相當有好處的。

2.給孩子製定一項長遠規則

規則有兩種,一種是細化的短期規則,讓孩子每走一步都有規矩可循,還有一種規則是長遠的、宏觀的規則,訂立這種規則是為了讓孩子自己來訓練自己。

吳菲期中考試失利了,原因是這半學期玩得太“凶”了,六科竟有三科不及格。成績出來後,爸爸找吳菲談了一次話:“菲菲,為了讓你能更好的學習,爸爸要給你製訂規則,督促你學習,沒意見吧!?我要求你期末考試時必須前進35名左右,回到你原來的名次那兒,然後,我們再來把它分割一下,要想達到我的要求,你平均每科要進步23分,你可以自己估量一下,為此你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爸爸不會具體規定你每天要學到幾點,要學些什麼內容,現在我已經給你製訂了大規則,而且也給你擬定了小目標,那麼接下來就全靠你自己了!怎麼樣,有信心嗎?”“有!”吳菲興奮地回答。

前文,我們講過用具體的規則約束孩子做家務事,但這並不適於孩子的學習。我們不能規定孩子每天必須學幾個小時,學到幾點,學哪一科,這不現實,我們隻能是把規則訂得更寬鬆、更長遠,讓他們根據自身的情況,靈活地去學習,自覺地去學習。比如在這個故事裏,爸爸並沒有給吳菲製定具體規則,隻是給出了一個方向,吳菲的爸爸真的很懂得教育孩子,他知道把規則定到什麼程度更讓孩子覺得輕鬆,容易接受,有利於孩子學習上的循序漸進。

另外有經驗的教師或父母都知道,一些孩子往往會在學習上半途而廢,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果家長麵對的是這樣的孩子,那麼就不妨再把規則細分一下,比如每天要認真完成作業,每天學的東西當天必須弄得清楚明白等等。

大人需要規則,孩子更需要規則當然,用立規計要求孩子學習,也不是一件輕輕鬆鬆就可以辦到的事,父母有可能開始時首先要說服孩子,征得他的同意,再督促孩子去執行,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也可能要稍帶一點強製執行的意思。這是一場孩子與父母耐力的較量,隻要孩子養成了這種習慣,收獲將是一勞永逸的。

我們都知道一個基本的事實——孩子畢竟是孩子。因此我們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是用規定和規則來管理孩子的行為。無數的實踐告訴我們:強製孩子執行規定,比為此而與孩子爭論要容易得多!

我們的問題是:“究竟對孩子實行多少規定,或者說多大程度上,我們對孩子的命令是可行的,多大的程度上我們對孩子的命令是行不通的?”

“天天,不許這樣做!”

“小思,星期四之前你必須完成書法教師布置的全部作業!”

“果果,這次考試你必須拿到90分,否則媽媽就不帶你去北京旅遊了!”

“考不上重點,你就別再進我們這個家門!”

在上麵的“例子”中,天天肯定不會明白他為什麼不能那麼做?小思也不明白書法教師的作業,為什麼就不能延期到星期四才去完成?至於果果就更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學習成績要和那麼多其他的事情掛鉤?不用說,考不上重點高中就再也回不了家的孩子,他分明就是在麵對一樁嶄新的冤假錯案!

麵對如此這般“沒有道理,也不講道理和不要道理”的規則,孩子們能夠心悅誠服嗎?為什麼我們的父母都那麼普遍的健忘?

父母對孩子有明確的規定與限製,要求他們嚴格地始終如一地執行規定,是孩子健康成長必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規矩不能是硬梆梆的,毫無道理。如果我們的父母始終能夠做到給孩子以熱愛和溫暖,又能夠在約束和愛之間適當加以平衡,用這樣的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他們更能夠適應現代生活。

[立規計妙解]:給孩子製訂學習的長遠規則,是為了讓孩子更靈活地學習;把規則合理分割細化,是為了讓孩子更輕鬆,能夠持久地將規則執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