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伴教計——在參與中教出好孩子(2 / 2)

2.別忘了參與孩子所熱衷的活動

孩子們通常有自己的社會活動,比如學校組織的風箏大賽、校際籃球比賽、打乒乓球等等。一些家長可能會認為,這隻是毛孩子的遊戲,關我什麼事兒呀!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教育學家建議父母們,要積極參與孩子的這類活動,因為你的參予就是對他們的肯定。

斯科特先生從未忘記參加有孩子參與的每一項活動:市籃球聯賽、運動會、學生音樂會、話劇表演——即使兒子隻是演一棵樹。斯科特先生是一個牙科醫生,對運動一竅不通,對音樂也不大感興趣,但他還是努力抽出時間去為兒子加油。因為他說,希望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盡量陪著他。最近一段時間,兒子迷上了製作遙控飛行器,為此,他甚至辦了寄宿,專心地在學校裏研究試驗。每天,他都會給斯科特先生打電話,報告自己的新進展:他的飛行器反應更靈活了、飛得更遠了……一天,兒子打來電話:“爸爸,明天下午就開始比賽了,來替我加油吧!”爸爸興高采烈地回答:“太棒了!我明天一定準時去。”第二天,斯科特先生把診所停業一天,上午跑到書店裏找了很多遙控飛行器方麵的書,又給兒子買了一組昂貴的飛機模型,下午準時趕到學校。遺憾的是,兒子那天並沒有取得好名次,麵對專程趕來的爸爸,孩子有點慚愧。斯科特先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禮物——書和模型遞給了兒子,然後用玩笑式的威脅口吻說:“小子,看到了嗎?這麼貴的書和禮物都買了,你要是敢因為一次小小的失敗就放棄,那我絕對饒不了你!”兒子大笑著接過禮物:“什麼放棄呀!等著吧,下次第一名就是我!”這時,他已經完全振作起來了。

騰出時間陪孩子一起做孩子所熱衷的事情,是無比重要的。如果你希望孩子養成持之以恒的品質,掌握其他與工作、生活相關的技能,你就要在參與孩子活動的過程中,用你自己的興趣、可依賴性及獨特的指導,為孩子樹立榜樣,隻有這樣才是明智的。

比如,如果你正幫助你的孩子學習表演,你自己首先應該掌握,然後才能教會孩子,進而鼓勵他練習表演。如果孩子年齡稍大一些,那麼你就應該帶他去圖書館,找本關於表演技巧的書,看這方麵的電影和錄像,幫助他造一個表演台或者在網絡中找到這方麵的內容。

在他厭煩或灰心喪氣時,你可以建議他休息一會兒,但其後要立即投入練習。不要因為自己不感興趣或疲勞就泄孩子的氣,要他們“今天就這樣吧”,或者讓他們幹些別的有興趣的事。要做到這一點很難,但請記住,孩子天性頑強,有彈性,在他們沮喪泄氣之時,你不鼓勵他們,就等於損害了這些天生的優點。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在定向及參與程度上要稍有變化,尤其在孩子具有注意力不持久、缺乏動力等問題時更應該如此。首先,要確保自己的愛好與孩子的水平相適應。如果太難,會讓許多孩子失去興趣。如果太簡單,沒有一點挑戰性,那麼就不可能讓孩子長久保持興趣。

一旦參與了孩子的活動,就要陪孩子一起堅持下去,即使孩子興趣轉移或者某些方麵令人灰心喪氣,也要鼓勵孩子堅持下去,要想使某個愛好對培養情商技能有用,就必須堅持半年的時間,最好更長些。應花些時間與孩子一起選擇某個愛好,最好能找到某個讓你們雙方都很感興趣的愛好,這樣就能保證你自己也能堅持下去,從而培養孩子堅定不移的精神。鼓勵孩子堅持某個愛好隻是伴教計眾多方法中的一種。要想培養孩子勤奮工作、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工作,它頗費時間和精力。

參與孩子的一次活動,做一件你和孩子都想去做的事情,也盡力找到一件需要你們共同努力的工作,就是設計一個有意義的家庭合作計劃。

有位父親記得和兒子共同製成一個花架時所共享的那份得意心情。他說:“4個月前我們拿著鋸和木板動手開工。完工後我們互相對望,嚷道:‘哇!我們做好了!’”

有位爸爸和兒子想將他們家老而舊的摩托車改頭換麵,他們花了近3個月的時間一起工作,預想著有一天兒子能把它作為自己的車去駕駛。

家庭計劃可以是多方麵的,如開展家庭讀書讀報活動、學習寫作計劃,為報刊撰稿、參觀博物館或定期進行鄉土旅遊與異地旅遊、開展家庭小收藏活動、建一座遊戲室或屋外的儲藏間等。

在參與孩子的活動過程中,家長可以教育孩子如何將某一任務分成幾個小任務,循序漸進地完成它,接受指導以及正確衡量、製定並執行資金預算。從而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促進各種感官的協調配合等。

[伴教計妙解]:陪伴孩子的過程就是教育孩子的過程,因此家長要抓住每一次參與孩子活動的機會,教會孩子多種技能和本領,當然還有合作和堅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