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實的方麵講,難道有哪位父母真的希望孩子長大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而不辯解嗎?不,那時他的母親一定會氣憤地說:“你為什麼不辯解?!你是啞巴嗎?”
孩子的這種權利受到尊重,一般會增強他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他反而會注意別人的權利是否也被自己尊重,從而自治能力增強。
因此,家長應當把孩子當成是一個有思想的獨立個體,給孩子對等的地位,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教育學家認為,隻有平等的、民主的家庭才能產生具有獨立意識、樂觀積極的孩子,而專製的家庭隻能培養出唯唯諾諾的庸才。
有一個孩子內向、膽怯,他的父母很頭疼。後來心理醫生建議這對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運用對等的手段,就是說把孩子當成與自己地位相等的人一樣來尊重,鼓勵孩子說話。這對父母半信半疑地試了一段時間後,驚喜地發現孩子的話多了起來,老師也告訴他們,孩子在學校裏也比較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了。
這就是一次對對等計的成功運用,當家長的應真正地給予孩子平等的地位,不打斷孩子的講話,給孩子發言的機會,把孩子當成有思想的人,用心體會孩子的思想,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這才是真正盡到了教育子女的責任。
[對等計妙解]:開明的父母應該給孩子對等的地位,鼓勵孩子發言,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親子之間順暢溝通。
2.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朋友
一些家長常困惑地問:“為什麼孩子有話不願意對我說?”其實原因就是這些家長總是一付高高在上的樣子,因此孩子們尊敬他們,但卻無法理解他們,總覺得跟父母缺少“共同語言”。如果父母們期望孩子接受自己,那麼就得利用對等的手段,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家庭氣氛,做孩子最好的朋友。
美國父母們認為,必須平等地對待孩子,和孩子成為好朋友,才能成為稱職的家長,才能教育好孩子。我們可以看一下,一對普通的美國父母是怎樣教育他們的孩子的:
弗蘭克和傑克琳是美國阿肯色州的自由職業者,他們在教育孩子方麵下了很多功夫。他們說自己一直在努力為孩子提供一種民主的家庭氣氛,他們和孩子的關係就像朋友一樣友好親密。
對孩子的平等姿態是良好溝通的開始他們把孩子描述理想的作文保留下來,把他們的學習成績、身高等按逐年變化繪製成曲線圖,從小就教他們唱歌、遊泳、劃船、釣魚,帶他們到博物館參觀、看展覽、看歌劇,有空還帶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鮮空氣……
在各種活動中,他們不因為自己是孩子的家長就說一不二,或擺出什麼都對、什麼都懂的樣子,而是做能給予孩子知識和歡樂的最知心、最親密、最可信賴的朋友。遇到比如搬家、換工作、買車之類的事情時,他們就會召開家庭會議,和孩子商量該怎麼做;還組織家庭音樂會,並將每個人唱的錄製在磁帶中。由於家庭氣氛民主和諧,孩子們生活得無憂無慮。
這樣,他們的孩子有事跟父母講,從不在心裏放著,出門說“再見”,進門先打招呼,做飯當幫手,飯後洗碗擦桌掃地;平時買菜、洗菜,給父母盛飯、端湯、拿報紙、捶背;有時父母批評過了頭,他們也不會當麵頂撞,而是過後再解釋。他們常對孩子講:“我們是父子,也是朋友,我們有義務培養教育你們,也應該得到你們的幫助,你們長大了,會發現我們有很多的不足之處,發現我們很多地方不如你們,這是正常的。因此,我們要像朋友一樣互相諒解,互相幫助。”
在這個美國家庭中,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是平等的,孩子提出的看法,父母都認真考慮,有道理的就接受;而父母的想法也都和孩子講,共同商討。這樣,就讓孩子覺得自己在家裏有地位,受重視,所以也就對家庭更加關心。
如果中國的父母也都能這樣運用對等手段與孩子相處,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家庭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