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校包裝設計專業課程麵臨的困擾與教改策略
理論研討
作者:謝雱 熊慧
摘要:高校包裝設計專業教育在於培養高素質的包裝設計人才,然而該專業的不少畢業生卻難已適應當下包裝市場的人才需求。本文對目前高校該專業課程教學麵臨的困擾進行了分析,又以食品包裝設計課為例,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人才市場等方麵進行了較全麵的探討,並提出了較係統的教改策略。
關鍵詞:高校包裝設計專業課程 食品包裝設計課程
人才市場 教改策略
一、當下高校包裝設計專業課程教學麵臨的困擾
1.教學問題——課程設置狹窄與內容陳舊
包裝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型的學科,它涉及的麵很廣,包括視覺傳達設計、材料學、包裝結構、印刷技術、市場營銷學、設計與消費心理學等。而當下許多高校的包裝設計專業由於課程設置範圍狹窄,僅停留在包裝的“藝術”層麵,所開設的課程也隻涉及到包裝的視覺傳達與結構造型的設計,而忽略了其工藝技術、文化意識以及市場營銷等學科的課程;與此同時,即便是已開設的一些課程,其知識的更新亦較慢,內容陳舊且單一。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專業知識麵狹窄,專業素養不高,不能適應包裝市場的發展和需要。
2.教學誤區——缺乏實踐與脫離市場
包裝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不僅要求包裝的視覺效果,還要考慮包裝材質的局限性、印刷工藝的條件、消費者的心理訴求以及包裝市場的態勢等。而當下許多高校在該專業的教學中,教師隻是一味地注重知識層麵或設計形式的教學,缺乏對包裝實踐技能和市場意識的重視和引導,甚至有些教師自身從未參與過包裝設計的實踐活動,也不曾從事過包裝設計行業,對包裝市場的動態更是一無所知,其整個教學就是“紙上談兵”。這樣就很容易使學生走向社會後,其設計觀念不切實際,脫離市場,造成就業困難。
3.教學困境——教學理想與人才市場
當下許多高校包裝設計專業秉持的教學理想是“藝術性”與“創新性”的結合,雖然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有一定的設計能力,但他們仍不能真正適應包裝市場的需求。因為包裝市場需要的是素質較全麵且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其設計出來的包裝既要能吸引“眼球”,又要符合經濟、實用的市場原則,還需達到吸引消費者購買、引領消費市場的目的。因此,是以藝術為主,堅守理想,還是以市場為主,隨波逐流,仍讓許多高校包裝設計專業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教學困境中難以解脫。
二、教改策略的探究
包裝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是一個係統工程,其教改的策略探究無疑是首當其衝的問題。下麵以食品包裝設計課為例談談我們的設想: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與教育的使命
麵對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包裝市場,當代高校包裝設計專業首先應根據社會需求,結合本校的資源情況確定人才的培養規格或層麵;其次在進行專業教學時應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既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性與創意性,又注重培養學生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把他們培養成綜合型的或稱創意應用型的人才,以適應包裝市場發展對人才素質的綜合型需求。
其教育的使命包括兩個方麵:一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讓他們對人生的價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二是積極探索有利於學生就業發展的培養方案,把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的專業人才。例如在食品包裝設計課中,教師就可嚐試突破原有的教學格局,把學生組織起來讓他們自由地組成不同的作業小組,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擔任不同的角色,有項目策劃人員、食品市場調研人員、設計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等。這種團隊性的教學實踐,既有利於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又能讓他們“在學中做”,獲得各得其所的專業素養和能力。
2.優化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
當下不少高校包裝設計專業的課程結構都是平麵化的,導致學生做出來的包裝設計作業缺乏科學性與市場性。由此,我們認為可以根據課程的特點以及市場的需求,優化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調整相關課程或教學內容。如食品包裝設計課,學生就應根據消費者的年齡層次、口味習性、地區差異、消費心理等來對其包裝設計進行準確的定位,設計出符合消費對象心理和食品市場需求的產品;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白不同的材質及印刷工藝對食品包裝的影響。這樣學生完成的作業,才會既有藝術性、科學性,又具備可操作性和符合食品包裝的設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