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
視窗
作者:胡勒
與20年前慘絕人寰的盧旺達大屠殺一樣,8月21日,當敘利亞1000多名平民被含有沙林毒氣的火箭彈襲擊致死的消息傳出時,整個世界再次為之震驚。化武使用者的殘忍暴虐令人憤怒,而外界對慘案的無能為力則讓人痛心。
與此同時,持續長達兩年半之久,死亡人數已逾十萬的敘利亞內戰也再度成為國際頭條,甚至在今年G20峰會開幕前,諸多分析都認為敘利亞問題將被重點討論。但與一年前相比,此時的敘利亞局勢已極為複雜。一方麵,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在俄羅斯、伊朗等盟友的支持下變得更為穩固;另一方麵,反政府軍的分化卻愈演愈烈,甚至出現不少傾向“基地組織”(AL-Qaeda)的武裝人員。
九月初,一段敘利亞反對派槍殺政府軍被俘士兵的視頻開始在網上流傳,其手段的殘酷無情同樣讓人不寒而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Thomas Friedman)認為,美國若欲實現對敘動武的目標,則至少要贏得兩場戰爭。“一場是擊敗處於統治地位的阿薩德政權。這場戰爭結束後,還要戰勝遜尼派伊斯蘭主義分子和親基地組織的聖戰者。”這意味著,敘利亞將有很大可能成為繼伊拉克、阿富汗與利比亞之後的又一個美軍戰爭泥潭。
最新的消息是,在俄羅斯的斡旋下,敘利亞已同意將化學武器交由國際社會監管,然後逐步銷毀,此提議也得到美國政府默許。就目前局勢看,這或許是解決敘利亞“化武危機”的中上之策。雖然無助於問題的根本解決,至少讓局部和平的希望更增多一些,亡羊補牢、猶未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