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讓人受益終生,壞習慣讓人不斷墮落。撒謊是一種不良習慣,如不加以糾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樹立良好的品質,關鍵是在現實中踐行。孩子隻有在實際中真正做到不說謊、講誠信、守信用,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放暑假了,爸爸答應黃小圓要帶她去北京遊玩,帶她去天安門看升旗,去參觀故宮和天壇,還會去鳥巢和水立方。不過爸爸有一個要求,那就是黃小圓要在一個月之內把所有的暑假作業做完。當她見到自己的同學時,她告訴同學們她要去北京了,同學們都對她羨慕不已。為了實現自己的北京夢,小圓在暑假第一個月裏放棄了每天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時間,就是為了抓緊時間完成作業,以便自己能夠去北京。
終於到了月底,黃小圓已經把老師布置的暑假作業全部完成了。可是她卻等來了一個不幸的消息:爸爸由於工作原因抽不出時間來去北京了,小圓的北京夢就這樣破滅了。這令她很失望,她怪爸爸騙了她,為此她還大哭一場。
很多時候,家長會抱怨孩子長大後越來越不聽話,把自己的叮囑當做耳旁風。其實這並不能完全責怪孩子,他們之所以抗拒父母的權威,不聽信於父母的教導,那是因為家長平時屢屢違背他們的承諾,降低了他們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因此,家長一定不能隨意給孩子許諾,等到有了十足的把握才可以答應孩子。
為了督促孩子,讓他進步,家長會和孩子約定一些事情,作出一些計劃。比如家長會為孩子製定學習計劃,給他提出一定的目標。由於孩子年紀還小,自我控製能力差,父母需要不時地提醒以幫助孩子遵守計劃。如果孩子出現偷懶的跡象,家長就要提醒孩子,防止他不遵守約定。
新學期開始了,媽媽和蒙蒙製定了一周的生活計劃,規定每天要6點30起床。因為早上的時間非常緊張,媽媽除了送他到幼兒園,還要上班。如果不按時起床,連吃早飯的時間都沒有。媽媽告訴蒙蒙必須執行這個計劃,如果不按時起床,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吃早餐。
有一天,蒙蒙起床太晚了,超過了規定的時間。當他穿好衣服來到餐桌前時,發現媽媽早已收拾好了桌子,也把他的早餐收走了。
蒙蒙看著媽媽,想發脾氣,“媽媽,我餓了。”
“對不起,蒙蒙,我也想把牛奶和麵包留在桌子上,但是,我們有約在先,我不能隨意破壞它。我想你也不想破壞它。你餓了卻吃不到麵包,這隻能怪你自己。”
當父母和孩子約定好相關的規則後,必須嚴格執行,相互遵守。否則規則就會成為擺設,沒有它的實際意義。更重要的是通過讓孩子遵守規則,讓他從小養成守信的習慣。這對他的一生將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孩子就是因為平時不注重這些小節養成了拖遝、懶散的習慣,在學習上放鬆要求,等到走上工作崗位也馬馬虎虎,這種習慣十分不好。
美國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旨在告訴父母如何防止孩子抽煙或接觸毒品。廣告展現了很多場景。剛開始出現的是一位母親告誡兒子現在該做作業了,不能看電視。於是母親拿走了遙控器。接下來母親告誡兒子不能玩電子遊戲,於是母親關掉了遊戲機。此後的每個場景相互類似,不論在哪種場景,母親都嚴格地維護了規則。最後,當這個孩子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人給他一根煙時,他堅決地搖頭拒絕,表示自己不喜歡抽煙。這時畫外音響起,屏幕上出現了“說一不二,孩子會聽從”的字樣。
上麵的廣告意在告訴家長和孩子製定規則後,必須嚴格執行,要讓孩子用實踐來證明自己。“言必行,行必果。”孩子不論年齡大小,辦事說話都要遵從自己和別人的約定,履行雙方約定的承諾。如果家長隻是要求孩子服從卻對孩子的履行不聞不問,隻是空洞的威脅,那就很難讓孩子信服。
張偉的父母雖然給他在暑假製定了一份計劃,看上去每天的學習任務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條的。可是父母卻沒有去監督張偉。剛開始的一周之內,張偉還可以按照計劃行事。可是到了第二周,他便開始偷懶,一天應該完成的任務他會分成兩天來完成,而他的父母也沒有察覺。他們平時忙於工作,經常把張偉留在家裏。家長以為孩子每天都在家中寫作業,沒想到張偉開始迷上了看電視。每天他總是盼著家長上班去,因為父母走後家裏就是他的天下。所以開始製定的計劃早已被他忘掉。
孩子還沒有長大成人,思想還很單純,自製力還很差。所以他們履行計劃時最好有父母的監督。這樣,他才會有一種心理壓力,督促自己不斷實現目標。而家長一旦停止監督,孩子就會自甘墮落,不執行計劃。因此對於所有的父母來說,從小培養孩子守信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首先父母要為孩子做好表率,自己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難以兌現要向孩子道歉,和孩子解釋其中的原因。隻有這樣父母才會真正在孩子麵前樹立威信。當父母要求孩子做到雙方約定的事情的時候,他們才會盡己所能去實現自己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