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麵的例子可以看出,孩子缺乏責任心,一般來說都與父母的溺愛有關,父母包辦代替越多,孩子的責任意識越弱。相反,父母如果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責任心將大大加強。
專家評析
與過去的孩子相比,身為家長的您是否發現了自己的孩子少了一份責任心?既然責任心對孩子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責任心呢?
——給孩子分配一些勞動任務
在家庭中,父母應放棄這種想法:“自己有空閑時間,為什麼要勞累孩子呢?”而應該將其視為對孩子的一種教育手段。有意識地分派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並與其年齡相當的勞動任務,如打掃衛生、負責為花草澆水等等。
——讓孩子對自己的責任心引以為榮
有位12歲的小男孩,他負責倒家中的垃圾已經6年了。在他6歲那年,突然對倒垃圾產生了興趣,一聽到收垃圾的鈴聲就提著垃圾桶去倒。父母為了支持他參加家務勞動的興趣,對他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揚,還經常在外人麵前稱讚他。這樣就激發了孩子主動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習慣,把這項勞動看成一種責任。
——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
當要孩子記住做某事時,與其大人經常提醒,還不如讓孩子自己記下要做的事情,這樣孩子也慢慢地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隻有學會了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
——訂立責任合同,讓孩子明白該做什麼、怎樣做,否則將會受到哪些懲罰
孩子做事往往是憑興趣的,要讓孩子對某件事負責到底,必須清楚告訴他做事的要求,並且與處罰聯係在一起。如把洗襯衫的家務活承包給孩子,要是沒做好,就罰他穿髒襯衫。這樣,孩子才知道一個人是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
——讓孩子對自己某些行為造成的不良後果設法補救
如小孩損壞了別人的玩具,一定要讓孩子買了還給人家,也許對方會認為損壞的玩具沒多少錢,或認為小孩子損壞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賠償,但家長應堅持讓孩子給予對方補償,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誰造成不良後果,就該由誰負責。
獻給父母的忠告
教育孩子學會承擔責任,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對自己的言行極端負責。孩子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覺中便會形成這種優秀品質。
讓孩子學會感恩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時時接受著各種各樣的恩賜——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誨之恩,朋友的援助之恩,大自然的賜予之恩等等。但對於社會的恩惠,有很多人麻木不仁,熟視無睹,似乎這一切都理所當然,絲毫沒有感恩意識。表現在孩子身上,則是一些孩子認為家長的付出與關愛理所當然,在社會交往中以自我為中心。因此許多人都大發感慨:現在的孩子太缺少感恩情懷了!
有一位姓趙的老頭,來自河北省張家口,已經六十多歲了。為了供養女兒在內蒙古讀書,他就在中國人民大學東門拉小提琴。老父在街頭賣藝三年,他21歲的女兒竟然毫不知情。
這位老父親深沉而偉大的愛雖然珍貴,但不足取,因為孩子不知情,也不會對父母感恩。無獨有偶,在某大學的校園公告欄上,曾經出現過一封署名為“一位辛酸父親”的家信:
盡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你終究是我的兒子。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幾代裏出的惟一一個大學生之後,心裏已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了。從幫你扛著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到掛蚊帳縫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
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3封信,加起來比一份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賅,主題鮮明,通篇字跡潦草,隻一個“錢”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你說你學習很忙,沒時間寫信,但同院裏高中時代的女同學,卻能收到你洋洋灑灑幾十頁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從收發室門口過,我和你媽看著你熟悉的字,卻不能認領。那種痛苦是咋樣的,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