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格雷夫婦:遊曆19世紀的廣州(1 / 2)

格雷夫婦:遊曆19世紀的廣州

廣州人 廣州事

作者:黃素娟

1877年1月13日,格雷夫人登上輪船,離開利物浦,開始了一段輾轉曲折的旅途。曆經14天枯燥、乏味的行程後,她抵達了紐約。在美國境內,她遊曆芝加哥、鹽湖城,最後在舊金山再次登船前往日本。兩周後她到達了日本橫濱,再從橫濱出發前往香港。一周後,她抵達香港,短暫逗留數日後,她乘船前往旅途的目的地——廣州。早已聞信而來的丈夫約翰·亨利·格雷(John Henry Gray)早早在黃埔碼頭等候。在進入黃埔港後,格雷夫人的目光就被周圍漁船上的疍家婦女所吸引。她們身穿暗藍色棉布上衣和及膝的寬大褲子,站在船頭,大聲招徠著顧客乘坐疍艇。在格雷的引領下,格雷夫人的船終於抵達了沙麵島。她立刻為眼前這個精致的小島所吸引。19世紀末的沙麵,道路縱橫,環島相連,樓宇林立,有領事館、銀行、郵局、電報局、商行、醫院等辦公場所,有天主教與基督教的教堂,有酒店和住宅等住所,還有俱樂部、酒吧、網球場和遊泳場等娛樂場所,宛如是獨立於廣州之外的歐洲小鎮。格雷夫人在抵達時就讚歎其“美輪美奐”。

實際上, 格雷夫人的丈夫格雷正是沙麵天主教堂的主持牧師,也是一位優秀的傳教士,已居廣州數年。他有一位名為“長勝”(Chong-Shing)的中文老師,學習了不少中文,能講一點粵語。因此,對廣州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對本地風土民情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充滿熱情。1875年,他曾將自己多年對廣州的了解編輯出版了一本名為《漫步廣州》(Walks in The City of Canton)的旅行指南書,書中詳細描述如何在七天內遊遍廣州。他的廣州遊從沙麵出發,以漫步形式慢慢遊曆,最後回到沙麵結束一周的旅程。格雷認為值得遊曆的不單隻是名勝古跡,更為重要的是穿街走巷,了解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例如他的第一天旅程漫步河南,除了著名的海幢寺、伍家花園、純陽觀和金花廟外,他還探訪了濟隆糖果鋪,了解糖果鋪的貨源及其銷售地。在第二天遊曆西關時,他更有興趣的是向讀者展示西關大街小巷的種種商貿。據他所見,當時的興隆大街,有批發、零售來自孟買的棉布,也有出售英國五金器具的商鋪,還有收買鴨、鵝、鳥、鴿子、鵪鶉、野鴨、龜、蜥蜴、醃老鼠的家禽店。在白米街,有專門售賣瓷器給洋人的寶興瓷器店和怡昌瓷器店。在杉木欄,有福生布行、順興繩店、三益染房、合成麵鋪、同珍茶葉鋪、永茂生煙鋪、友信夏布鋪、金綸新衣鋪。在長樂街有金銀紙紮、壽鞋、爆竹、蠟燭、壽帳、壽扇等出售……在他的描述中,西關的商貿呈現出一副全球貨物流轉的圖景。第三天遊曆廣州城內,除了寺廟街道外,他向讀者介紹了南海監房、左都衙門、南海學宮等政府機構,以及觀音山上的五層樓、火藥局、龍王廟、鄭仙翁、菊波精舍、應元書院、應元宮等等。第四天介紹東關外的較場、瞽目院、老女人院、普濟院、育嬰堂,以及西方人相當有興趣了解的幾個“義莊”(The City of Dead)。就這樣,他為讀者設計了一條完整的遊曆廣州及其附近的河南、芳村的旅遊路線,細致地描繪著在每個街巷中值得特別關注的各種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