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自我意識健康(1)(2 / 2)

我們不能給了孩子光環,而搶走了他們內心的樸素。孩子們穿好一點、漂亮一點,本無可厚非,但刻意在穿著打扮、學習用具等方麵講時髦、比排場,隻會過多耗費孩子時間、精力,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有的孩子由於虛榮心作祟,上課怕回答老師的提問,擔心答錯了同學嘲笑,老師不信任。有的孩子在選擇自己是否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時,不是從鍛煉自己和培養自己參與、競爭意識為目的,而是考慮自己的“麵子”,考慮能否拿到名次。孩子這樣一次次地失去緞煉機會、限製自己的活動範圍,不僅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還影響了孩子創造力的發揮,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如何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呢?

孩子愛虛榮,總會自覺不自覺地給自己戴上一個麵具,在行動上總是自覺不自覺地迎合,以求得到認同。對學習中未弄懂的問題,羞於向老師、同學請教,考了好成績洋洋得意向家長表功,沒考好時就將卷子隱藏起來。孩子這樣把時間消耗在無謂的揣測別人的意思上去,必然加重孩子的精神負擔,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時,還會滋長弄虛作假的壞習慣,對形成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也是非常有害的。

愛虛榮百害而無一益。孩子的心靈稚嫩,可塑性大,榮辱觀念不強,這就要求家長不僅向孩子講清虛榮心的危害,幫助他們從思想和行動上克服虛榮,家長更要身體力行,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人要有自律意識,知道“自己是誰”

孩子的發展,不僅需要自強,也需要自律。自律在人的成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們認為孩子應該懂得忍耐,缺乏忍耐和自我克製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沒有修養的。家長往往在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前提下,讓孩子明白不可以為所欲為。

19世紀70年代,在法國的瑟兒堡,有一戶家財萬貫的大資本家,家裏有一個男孩,叫維克多·格林尼亞。由於家裏有的是錢,父母對他又過分的嬌生慣養,他要什麼就給什麼,他想幹什麼就讓幹什麼,一切都任著他的性子來,使他從小養成了遊手好閑、驕縱放肆的惡習,成了一個有名的“二流子”。他對學業壓根兒就不感興趣,整天盛氣淩人,到處稱王稱霸,甚至小小年紀就發展到近於荒淫的地步。他家裏有權有勢,父母又寵著他,又有誰能奈何他呢?他繼續那樣生活下去,年紀越來越大了。

有一天,瑟兒堡的上流社會又舉行盛大的午宴。維克多·格林尼亞自然是少不了的出場人物。他大模大樣地前往參加。在這次宴會上,他又對一位姑娘的美貌著迷了,傲然走上前去邀請她跳舞。這一次,維克多·格林尼亞萬萬沒有想到,那位姑娘斷然拒絕了他,並對他流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態。這對格林尼亞來說是有生以來的第一次。當時他感到非常狼狽和氣惱,簡直有點怒不可遏。可是當他打聽到這位美麗的姑娘是從巴黎來的著名的波多麗女伯爵的時候,不禁吃了一驚,開始感到了自己的冒失魯莽。格林尼亞於是走到波多麗女伯爵麵前,向她表示歉意。格林尼亞又萬萬沒有想到,波多麗女伯爵竟冷笑了一聲,不屑地說:“算了,算了,請走遠一點!我最討厭被你這樣的花花公子擋住了視線!”格林尼亞羞愧得無地自容,心靈深處受到了劇烈的刺痛,並認識到自己過去那種自以為得意的生活和作風是多麼沒有出息,多麼被人看不起!

格林尼亞幡然悔悟,決心與過去決裂,鼓起勇氣重走一條新路,把失去的一切追回來。他深感自己過去的浪蕩生活與家鄉瑟兒堡的惡劣環境有關,與自己優越的家庭條件有關,決定離開瑟兒堡、離開家庭。格林尼亞離開家庭出走時,給家裏留下一封信:“請不要打聽我的下落,讓我刻苦努力地學習吧,我相信自己會創造出一些成績來!”這時候,格林尼亞的父母終於明智起來了,他們忍痛讓自己心愛的寶貝兒子離去,讓他去走一條艱苦奮鬥的新路,沒有阻攔,也沒有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