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好萊塢明星席維斯·史泰龍在出道之前曾經去應聘過美國500多家大大小小的電影公司,但是都沒有被聘用。他沒有氣餒,又回到第一次去應聘的電影公司應聘,仍然沒有被聘用,他又去第二家、第三家電影公司……他仍是不斷地被拒絕,他總共被拒絕的次數達到1000多次,但史泰龍從未想過要放棄。當他走進一家自己已經去應聘過好多次的電影公司時,公司的導演問這個“隻有一根筋”的求職者:“你會不會寫劇本?”史泰龍一口答應說會寫,其實他哪裏寫過什麼劇本,隻是導演的問話對他是個機會,他要緊緊抓住。
於是,史泰龍回來後就又興奮地寫起了劇本,在艱苦的條件下他堅持寫了很長的時間。劇本寫成後他拿給導演看,導演覺得還可以,就出錢買下了他的劇本,但拒絕了史泰龍在劇中飾演角色的要求。史泰龍一心想成為演員,他堅持說要出演劇中的角色,在他的堅持下,導演妥協了,答應讓他試一試。就這樣,史泰龍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他的堅持努力下,終於成為美國非常成功的演員之一。
每一次被拒絕都是一次失敗,史泰龍被拒絕了1000多次才最終取得了成功,這源於他始終堅持的精神,他不會因為困難和失敗而放棄努力。美國總統林肯的一生中也失敗過無數次,但這些失敗並沒有把他打倒,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理想,最終走上了總統之路。
培養孩子堅持的精神,就要教育他在麵對困難和失敗的時候不放棄努力,而是要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積極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堅持做下去,孩子總會有收獲——或是無形的或是有形的收獲。
教育孩子立長誌而不是常立誌
有一個剛剛畢業不久參加工作的小夥子,他是一個喜歡經常立誌的男孩。最初他在一個公司裏做文員,也許是厭倦了公司拘束的生活,他某一天突然想要自己開辦一個照相館,看起來躊躇滿誌,連購買什麼樣的設備、在什麼位置開店、租什麼樣的門麵房都考慮到了,可他自己對攝影技術一竅不通,最後隻得放棄了。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說要開一個打印社,後來也列舉了種種理由而放棄了。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說要開個小飯館,因為沒有健康證、也沒有廚師證等,最終還是放棄了。後來,他又幾次說起要開理發店、服裝店,但最終都沒有實行。如今,好幾年過去了,他依舊在那個小公司裏做小職員。
這就是一個常立誌而終不能成功的例子,這個男孩無論想做什麼,他想到的首先是做事的困難,而不是努力去創造條件克服困難。雖然他想做很多事情,但終究什麼事情也沒有做成,就連公司小職員的工作也是“心在曹營,身在漢”地無趣地做著。就像老百姓說的那句話“晚上想了千條路,早上起來照樣賣豆腐”,終究一事無成。
我們提倡讓孩子樹立遠大的誌向,主要是想讓孩子有一個為之而努力學習、努力做事的目標。但是孩子小的時候往往會什麼事情都想做,對什麼事情都感興趣,今天想當醫生、明天想成為科學家、後天又要做教師。幼兒時期、小學時期,孩子這種常立誌的想法對他沒有太大影響,因為無論他長大後想做什麼,他都要努力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都要上好每一堂課,學習人際交往、人類生活、自我成長的基本知識。但是在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中學時期,父母要教育他應逐漸明確自己的人生誌向,要樹立長遠的誌向,並且要堅持為之而努力,一個孩子有了明確的目標,就更容易集中精力為理想而努力,也更容易激發出人的潛力。
7.讓牙膏開口多出1毫米
當今社會,創新越來越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因為在和平的年代裏,不斷創新才會讓一個人、一個集體、一個國家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和社會興旺發達的動力,如果沒有了創新,則沒有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沒有了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理所當然,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孩子也成為當代家庭教育中的一個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