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培養孩子成功的個性(3)(2 / 3)

為了讓孩子有健康的身心和快樂的生活,父母要注意用自己樂觀開朗的心境去影響孩子,用自己的言行去告訴孩子:生活是很美好的。讓他在美好的生活中體驗到生命的快樂和尊嚴,讓他在美好的生活中去成功、成才。

告訴孩子做某件事的意義和價值

很多時候,我們做某件事時如果看不到它的意義和價值,那我們可能就會不願意去做,隻有做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事情,我們才會感覺到自己付出的努力是有價值的。在孩子的生活中也是如此,他如果覺得做某件事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這種意義和價值或大或小、或是事情本身固有的或是自己附加的,他就比較喜歡去做,否則他就不願意去做。

厭學的孩子,他常常會覺得學習是沒有用的,他會因為學業不理想而得不到父母或老師同學的讚賞,得不到被肯定的價值,他看不到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會給他帶來什麼,所以他會厭學。不喜歡做家務的孩子,是因為他會由於做不好家務而被父母批評,即使他做好了家務也得不到父母的表揚或其他的“好處”,他會認為做家務沒有意義和價值而拒絕去做。喜歡上網遊戲的孩子,是因為上網給他帶來了輕鬆快樂的感覺,給了他遊戲勝利的成就感,而這些對孩子而言就是遊戲的價值,所以他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上網玩遊戲。喜歡打架的孩子,是因為他覺得打架可以維護自己的尊嚴或英雄地位,或者是發泄了自己對對方的憤怒,這就是打架對他的意義和價值,所以他會去打架。

父母要努力通過語言和行為告訴孩子,他該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這樣會有助於培養他開朗樂觀的性格品質。比如,打掃衛生可以給周圍的人一個幹淨整潔的環境,讓人愉快地工作、學習和生活,雖然這件事會很髒、很累;努力學習可以讓他成為人人羨慕的科學家、藝術家或教育家等他希望成為的人,可以讓他生活得更快樂、更美好,可以讓他更好地為人類、為社會服務;給人讓座、對人有禮貌、把垃圾扔到垃圾箱裏等這類小事也會讓他贏得別人的喜歡和尊敬,給別人也給自己帶來很多快樂。如果一個孩子覺得很多事情都是有意義、有價值的,那他就容易對這些事情產生興趣,就會非常積極樂觀地去做。

教孩子以平常心對待失敗

年幼的孩子在做事時也常常會遇到失敗,或事情的結果不十分理想,這種失敗對孩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也幾乎完全決定於父母對孩子失敗時所持的態度。如果父母的言行表現出孩子的失敗是很丟人的、很讓人生氣的、了不得的大事,那孩子也會覺得失敗難以忍受;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失敗很坦然、很寬容,以樂觀的心態對待孩子的失敗,孩子也就會在失敗麵前學會樂觀。因而,父母要教會孩子用樂觀的態度、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失敗。

在一個全校舉辦的大型文藝會演中,所有小演員的父母們也都前來觀看。有一男一女兩個同學表演一個節目,結果因為一點失誤他們倆演砸了,引得台下的師生和家長哈哈大笑,這兩個孩子自己也尷尬、難過萬分。女孩的媽媽看到女兒走下台來,不高興地對女兒說:“你怎麼不好好演呢?台下這麼多人,丟死人了。”然後媽媽又開始數落起女兒哪個地方動作不到位,哪個地方表情有些僵硬,哪個地方台詞太呆板,說得小女孩很沒有麵子,心裏也很不痛快。回到家,媽媽又不停地絮叨起女兒今天的演出,小女孩覺得自己真是笨極了。雖然媽媽特別希望女兒成為一個出色的表演人才,小女孩自己也很希望成為一個出色的演員,但這一次失敗讓母女倆很長時間都很沮喪,媽媽的話和數落讓這個小女孩再也沒有信心上台表演了。

而那個男孩的媽媽則采取了不同的處理方式,她沒有責備兒子,而是肯定了他表演得好的地方,簡單地提醒他以後在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就不再談論這件事情。他也是一個喜歡表演的孩子,這一次表演失敗並沒有打擊他的自信,他反而更加努力地跟指導老師學習表演,並積極爭取機會上台表演,最終他的表演能力越來越出色。

在孩子失敗之後,父母首先要以一顆平常心、用樂觀的心態來對待他的失敗,不誇大失敗帶來的不利結果,而是鼓勵他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爭取下一次做得更好。這樣才會培養孩子即使遭遇失敗也會樂觀、坦然地去麵對的性格品質。